传承人物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传承人物  
毕节这个宝藏村 拥有6项非遗传承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05 16:11:01 来源:当代先锋网 作者:夏民 点击: 评论:0

  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屯乡三官村,当地人称“三官寨”,彝语为“协阔迪”,这里距七星关城区百余公里,山高路远,峰峦叠嶂,被群山环抱。然而,就是这样一处“与世隔绝”的村子,却拥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贵州省20个“少数民族保护与建设村寨”中唯一的一个彝族村寨。

mmexport1717553211545.jpg

  鸟瞰三官村 来源网络

  毕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手工擀香工艺的传承人是73岁的陈宗移老人。5月26日,记者驱车来到陈宗移家里,探访神奇古老的彝族手工擀香制作流程。

  “已经说不清楚手工擀香传承多少年了,这门手艺我是从我老伴身上学会的,而她是从她外婆身上学会的。你算算,有多少年了?”陈宗移笑着说。

DSC04528.JPG

  陈宗移收集糯叶

  香在彝语里读“xuo”(第三声),是当地人民祭祀先祖,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物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工厂制作的香,但这里的人们却始终钟情于手工擀制的香。

  “这种香因为原料纯粹、干净,燃烧时散发着植物的草本清香,有安神、驱蚊的作用,所以我们都认准了他家。”三官村村民范磊说。

DSC04537.JPG

  陈宗移和老伴詹荣兵挑选糯叶

  一把镰刀、一个背篓,天晴时,陈宗移都会去到几公里外的普宜乡大山深处,寻找一种当地人称为“糯叶”的树叶,这种树叶是制作擀香的重要原材料。

  手工擀香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首先要将“糯叶”晒干捣成粉末,再与木炭粉末和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形成一种特殊的黏土。接着,在香的外表敷上柏香叶粉末,经过晒干,一支支散发着自然清香的彝族手工擀香才算制作完成,整个过程需要10多天的时间。

DSC04551.JPG

  詹荣兵制作彝族手工擀香

  随着年龄的增加,陈宗移渐渐没有了往日的精力,眼神开始昏花,如今许久不制作手工擀香的詹荣兵,也开始重新出山。

  将“糯叶”粉和木炭粉混合一起,加水反复揉捏,不一会儿,一坨像黑糯米糍粑的擀香原料就呈现在眼前。

DSC04558.JPG

  陈宗移和詹荣兵制作彝族手工擀香

  “这个东西没什么比例,一切都通过年复一年的制作记在了脑海里。”詹荣兵说,现在一天能制作5包香,每包96柱,一个月可以工作10多天,不仅本村人会购买,还有许多四川的客人慕名前来购买,只不过我们年纪大了,做不了那么多。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陈宗移和詹荣兵老人表示,虽然身体力行有限,但他们仍然希望能够继续这份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彝族手工擀香的独特魅力。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到这项传统工艺的传承中来,让这份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下去。

DSC04566.JPG

  詹荣兵制作彝族手工擀香

  彝族手工擀香只是三官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中一项,除此之外,该村还拥有彝族衣角舞、彝族撒麻舞、三官寨彝族祭祀、彝族婚俗、彝医脐部诊疗等共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三官寨彝族祭祀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屯乡党委书记聂开龙介绍,为坚持打造西南地区古彝民族文化核心聚集区定位,不断完善古彝土司文化、古彝民族风情、古彝峡谷风光和特色精品水果旅游文化名片,下一步,大屯乡将重点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溜耳河溯溪、攀岩、探险、蹦极等娱乐项目,形成旅游人流集聚趋势,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不断培育“吃住行娱购游”旅游服务市场主体,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传承人物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