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紫云县传统拓片技艺,历史文物的精美复制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5-13 16:04:40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记忆,在古城的历史“肌理”中,源远流长,熠熠生辉。借助今年贵州非遗宣传文化年的契机,珍视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技艺精髓;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独特的文化瑰宝。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一方拓片石刻千古,一段历史经典永存。4月25日,记者在紫云县松山街道新桥村古墓拓片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将墓葬周围的杂草及灌木铲除后,对一块皇帝御赐的“龍章寵錫”石碑进行拓片作业。工作人员先用工具刷仔细地将石碑上的尘土刷干净,而后用喷雾器喷出的清洁水对石碑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再刷上经过一夜浸泡的白及水,后再上丹寨制的拓纸。在纸张完全覆盖住碑上的文字及图案后,使用打刷将其均匀打入凹陷处,防止纸干后空虚或绷起,等拓纸干湿适中后再使用沾满墨的扑子在拓纸上轻打上色,最后,拓片八至九成干时揭下,一张完整的拓片便制作完成。每一步干脆利落且小心翼翼,确保古迹保存完整。

  “拓片是一门很讲究的艺术,从拓纸到各种操作工具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古迹被完整地拓下来。”紫云县文物古迹拓片协会成员赵玉和说。

  “这是我们前段时间发现的大墓,从墓葬主碑上的文字可以获悉,该古墓为道光七年所立,是很有价值的碑刻。”赵玉和说,“我们做这个工作,实际最大的意义就是抢救和保护文物,或者可以说是(保护)文化历史遗产,这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一个东西,如果现在不做,时间再长侵蚀就更加严重,甚至消亡。我们现在做的也是保护的一种手段与形式,拓取之后放在博物馆也好,书画院也罢,以后我们想再看的东西,通过这些就可以看到。”

  树碑立传,乃古人文化之良俗。碑刻,中国古代碑文内容丰富,无所不包,既有独特的文献研究价值,起补正史之缺,培文化之厚,增史料之富的作用,又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有“默默无闻的民间档案馆”之称,是古人馈赠我们的弥足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而碑拓,就是将碑刻上的文字或图案拓印纸上,让碑刻“说话”,把石碑后面的故事呈现出来,让世人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

  紫云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古驿道、古宅牌坊、石桥石硐、碑碣墓志、城垣、岩画等百年文物遗产、遗址随处可见。截至目前,紫云县已发掘保护的可移动文物有800余件,不可移动文物有500余处。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县域内诸如摩崖石刻、古宅牌坊等重要文物古迹风化脱落、破损、流失等问题日趋突出。

  源于紫云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2022年初成立了紫云县文物古迹拓片协会,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对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石雕、古宅牌坊、古墓碑碣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传拓,开展抢救性拓取工作,有助于保护历史文物,避免进一步毁损佚失。同时通过整理研究这些碑拓作品,充实地方文献资料,将不可移动的文物变成可移动的,与碑拓“对话”,让人们在千载时光中走进历史的真实,去感触文化脉搏,在现实生活中温故知新,传承和发扬紫云历史文化。

  拓片是指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赵玉和告诉记者,古迹拓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作品风格多样,在历史考证、书法艺术、文学艺术方面都很有价值。希望通过古迹拓片,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更多紫云文化元素。

  目前紫云文物古迹拓片协会主要由赵玉和、王凯俊、陆凯三人组成,大家都称他们为紫云拓片“铁三角”。

  在日复一日的拓片中,“铁三角”早已把这份热爱融入到生活中,在仁者寿拓片现场,在众议存古碑记拓片现场,在古驿道现场……那里都能看到“铁三角”背着帆布包、手里拿着拓纸的身影。“拍照留存这种做法比较简单,却留不住这些古迹的本来面目,而拓片作品有着浓厚历史沉淀,能传神地体现出古代文人墨客的心境,是照片、复印品所无法比拟的。在拓片中加入更多的艺术元素,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来诠释拓片,赋予这个传统技艺更鲜活的生命力,每做一幅拓片都是和古人在对话,做好拓片就如同将古人的所见所想告诉后人。我们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匠人,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为传统文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赵玉和感触颇深地说道。

  “拓片大多数都是在野外,很多时候需要跋山涉水,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都要做。”拓片这条路是艰辛和枯燥的,而协会成员们却乐在其中,王凯俊说,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热爱,热爱可抵万千的磨砺。

  2023年9月,有群众发现了一块摩崖石刻悬在半山腰上,赵玉和听后如获至宝,他和团队决定去试一试,争取把摩崖石刻拓下来。由于年代久远,周边乱石穿空,杂草丛生,赵玉和把安全绳拴在身上向高处的摩崖石刻爬去,当爬至2米多高时,安全绳突然晃动,赵玉和摔了下来,还好只擦伤了手,没什么大碍。休养一段时间,他和团队又踏上了拓片探寻之路……

  据悉,两年来,紫云文物古迹拓片协会成员的足迹遍及全县13个乡镇(街道)160余个村寨及邻县郊区,调查摩崖石刻、古驿道、古宅牌坊、石桥石硐、古墓碑碣、城垣、岩画等300余处,开展文物拓片230多处,形成拓片作品317幅。

  古迹拓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作品风格多样,在历史考证、书法艺术、文学艺术方面,一件文物不仅代表着一段历史,还隐藏着揭示紫云的密码。希望通过古迹拓片,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更多紫云文化元素,坚定文化自信,让市民更深入了解紫云的文化历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传承拓片这一非遗技术,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助力紫云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

  “我们紫云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像这种有价值的,这些碑刻可能在各街道办、乡镇各地都有一些散落的作品,并逐渐扩展到毗邻县区的其他地方,通过这种方式把已经找到的全部拓取下来,没有发现的那些石刻,如果大家能看到,也可以把线索提供给我们,然后让我们对它进行技术性的拓取,保留一些历史性的资料。”紫云县文物古迹拓片协会成员陆凯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