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文化名人  
展文化之魅、促文化之思:做更有广度和深度的中文传播——专访时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彭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1-10 22:15:49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钟新 蒋贤成 向思源 官逸伦 林芊语 李江梅 点击: 评论:0

 2021年6月起,中国人民大学“共情传播视野下节日文化传播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组开启孔子学院院长专访系列活动,先后与15位孔子学院院长交流节日文化教学、共情传播等议题。课题组特推出系列访谈“孔子学院院长谈节日文化传播”,以飨读者。

本文为系列访谈的第三篇,受访人为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彭奕,于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担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访谈涉及彭奕在孔子学院的工作经历、节日文化和国际中文教学心得等内容。

彭奕

严格选拔 优中选优

问:您决定从事孔子学院工作的契机是什么?您能回忆一下选拔过程吗?

彭奕:我的一位同事在一次聊天中和我提到学校在南非和西班牙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他说我的综合能力强,英语好,能吃苦有担当,建议我考虑报名参选。我也认为,这样一个平台对自己是难得的锻炼;同时,如果能通过我的工作为促进两校间合作、促进国家间的友谊作出一点贡献,将是我莫大的荣幸。于是我报名担任中方院长,并成为候选人。

整个选拔过程非常严格,首先是学校校内差额选拔,择优推荐至总部后,又进行一整天的中英文双语笔试和面试。内容上,上到国家、国际的政策法律,下到赴任后的计划,包括和外方的相处与合作思路、团队管理、能否用英语和人辩论、演讲等,一天下来还是蛮费脑力的。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校层面,还是在原孔子学院总部层面,选拔的起点高,把关严,选派出来的院长们确实可以说是优中选优。

“多一门语言就像多了一双眼睛”

问:虽然英语是南非的官方语言,但并非家庭和日常公共场合中使用最多的语言。您是否学过其他语言,在语言交流上是否遇到过困难呢?

彭奕:就我的工作来讲,虽然我们的课程对社会公众开放,但平时主要打交道的对象还是大学以及当地的政府机构,所以在这近四年时间里,用英语交流基本上是足够的。

南非有11种官方语言,除英语以外,使用人数最多的本土语言之一是祖鲁语。为了更好融入当地和交流,我会鼓励孔子学院老师们向学生学习或自学一点基本的祖鲁语。我以前读研究生的时候还学过一点法语和西班牙语。我觉得语言确实能够促进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多一门语言就像多了一双眼睛,所以我尽可能多学习一点祖鲁语。当我主持一些文化教学科研活动时,偶尔说上几句祖鲁语,一下就拉近了我和本土民众的距离,大家都热情起来,活动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理解学生所需 优化中文教学

问:您觉得南非学生学习中文是出于哪些需求呢?

彭奕:除了单纯喜欢中国语言和文化,想多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外,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对于高校的学生群体,他们想到中国留学、旅游、工作,或在南非的中资企业工作;对于高校教师,他们希望进行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共同申报项目、发表文章等;而社会上一些公司职员、管理人员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也来我们这里学习。疫情前,每年南非都有一些青年科学家、青年学生领袖、留学生等去中国交流访问及留学,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南非高等教育和培训部、南非科技部都曾邀请孔子学院做临行前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培训。

问: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和南非政府或者南非企业有合作吗?

彭奕:有的。2021年初,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时期,南非国家旅游部邀请我们为南非选拔出来的导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培训,以便之后能够更好地为中国游客服务。南非旅游部在其官方Facebook账号上“七连推”报道我们的培训和结课庆典。我们曾受邀为来自南非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部、卫生部等多个国家部委的官员培训科技中文;为华为南非公司的“未来种子”项目,甚至整个南中经贸协会的一百多名本土员工培训中文和中国文化,为中南企业培训推荐了一些本土人才;和南非全国旅游行业协会等联合主办旅游中文和中国文化培训并得到南非大学协会等广泛的社会支持;仅2021年,南非林业渔业环境部部长、通讯和电子科技部部长、国家旅游部副部长等南非部长级官员四人先后线上线下参加我们的相关教科文活动并致辞。

彭奕与中国驻南非大使、南非通信和数字技术部长共同出席华为2021年南非“未来种子”项目启动仪式

问:所以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满足当地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利他”,那么一切的教学、研究就能比较有生命力,就容易做得深、做得远?

彭奕:对,您说的我非常赞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员们课业重,社会人士的工作也很繁重。如果我们提供的只有常规中文教学,人家不会轻易决定投入相对多的时间来学习。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开始尝试着去给约翰内斯堡大学健康学院设计6-8小时的中医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给旅游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设计旅游中文、还有科技中文等短课时的课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受中国文化的精华,快速接触到学员需要的基本专业名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在快速表达我们的课程可以“利他”,学员也能快速判断出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是否能满足他的实际需求。一旦结论是肯定的,学员就会调整其时间规划,投入更多精力来参加孔子学院的常规中文课程、文化课程和教学科研活动。所以我认为,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学通过不断地反思精进、进行分阶段分门类的设计,更好地从大家的需求出发,才能做得深做得远,在本土才具有生命力。

让节日庆典成为文化互鉴的盛宴

问: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是如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的?

彭奕: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在文化庆典方面做得非常具有代表性。例如,我们基本会在每年一、二月份和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文化处联合举办春节庆典,在九、十月份举办中秋国庆庆典,有时会和约翰内斯堡总领馆联合主办。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庆典规模可观,出席人数多达两百余人:约翰内斯堡大学的校级领导、各个学院的院长和职能部门官员、南非政商学界的朋友、社区居民、我们的优秀学员、合作伙伴等都会出席。

在庆典上,我们会介绍中秋、春节等节日文化的起源、象征等;然后我们会安排一些展示中国文化的节目,但我们非常注重打造中南文化互鉴平台,避免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柔美的中国古典舞后会安排本土学员们跳一支非洲舞;中国歌曲《我的祖国》后,也会邀请约翰内斯堡大学在世界范围内小有名气的合唱团队来表演非洲歌曲;我们还邀请汉语桥比赛中获得南非赛区一等奖的学生表演书法、武术等中国才艺;筷子挑战赛、中国绕口令等互动游戏让中外嘉宾欢声笑语不断;我们邀请的中国艺术家们的剪纸、变脸等绝活令嘉宾发出阵阵惊叹;庆典提供的中国美食更是让嘉宾体会到了舌尖上的中国。文化互鉴加深了了解、激发了兴趣、产生了信任,一些合作在我们的庆典后也开始了。

孔子学院教师、当地学员、当地华人歌唱家与约翰内斯堡大学合唱团在2020新春庆典上表演歌舞节目

除了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时机来举办节日庆典,在南非的一些传统节日,我们还会注重主动去融入他们。在2019年9月24日的南非文化遗产日,金山大学最大的学生社区举办了庆典。当时恰巧有一个从国内泉州远道而来的非遗大师团队,我就邀请他们和孔子学院一起参与学生社区的庆典。这样,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为了南非本土节日庆典上的一个展示单元,学生们十分开心,感谢我们分享中国文化去支持他们的文化。

泉州非遗团队参加金山大学学生社区遗产日庆典

中文教学与节日文化推广是相辅相成的

问: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您觉得如何能更好地将节日文化传播与中文教育结合起来?

彭奕:中文教学和节日文化推广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并不是说要非常刻意地去推广传统节日文化。比如在教学中,如果碰到端午节、二十四节气等日子,孔子学院会要求老师们给学员做一些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在教中文,也是在加深学员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效果很好。我们也开设过武术、中国书画等文化课程,很多学员既是我们的中文课学员,也是文化课学员,两个课程相辅相成。孔子学院学员近五年来,每年都能获得被誉为“中文奥林匹克”的世界大学生汉语桥赛事南非赛区一二等奖。突出的教学质量和组织能力也让我们获得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授予的汉语桥二十周年“突出贡献组织机构”荣誉。这都和我们成功的节日文化推广密不可分。

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不会刻意地去劝说学生来学中文,我们会在不同场合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牵线科技合作的平台能力,让学生发现,“原来书法那么美、中文歌曲那么好听”“中国历史这么悠久,中国文化如此丰富”“科技孔子学院资源这么多,我想去中国留学”……他们就会主动来询问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学及相关活动。

开阔思维,打造更有广度、更有深度的孔子学院体系

问: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因为学生们喜欢、产生了情感共鸣,就会更愿意来学习中国文化?

彭奕:对,我们会做一些和文化节日相应的活动设计。有一次国际妇女节,孔子学院邀请大学的学生会干部和感兴趣的学员参加,把一堂教学课做成了研讨会,讨论中南两国的女性地位。我们会去发现两国共同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而展开讨论,也会注重鼓励女性学员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资源。学生们互动积极,情感共鸣强烈,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更加投入。

因为这样的一些努力,我们在中非研究的学术方面做得也很好,推动建立了一个校级的非洲中国研究中心。当我们发现,在某一个领域我们积累的资源较多较成熟,且我们有能力为促进这个领域的中非合作发展作出一点贡献时,我们就会引导或牵线相关力量,进行一些活动和研究。例如在科技领域,我们以约翰内斯堡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为主导,促进建立了中南化工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得到两国科技部和驻南使馆的支持,也直接惠及了一些相关专业的师生去中国交流,并获批两项部级国际联合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情感共鸣。在旅游领域,2021年8月我们邀请了中山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两国旅游部、中南两国旅游行业协会等有关方人员,举办了首次高层级的中南两国文化和旅游合作论坛,后续有不少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和高校师生来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在做孔子学院工作的时候,我个人有这样一个观点:首先思维要开阔。做文化、做教学,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广的背景,放到一个更深的维度上去。当发现我们在某个领域的积累较为成熟时,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或建立一个平台,把它做深、做广,进而为该领域的高校间甚至两国间的合作作出一点贡献。例如,我们在科技、中医、经贸等领域做过一些工作,形成了科技孔子学院的特色,也因此获得2019年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无论是中文教学、文化活动、还是科研等,都是孔子学院工作中的一环。当我们有了更开阔的思维和更大的工作体系,体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受益和互补的,孔子学院的工作也因此有了广度和深度,成为一个既有特色,又均衡、良性发展的体系。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钟新

博士研究生 蒋贤成

硕士研究生 向思源 官逸伦 林芊语 李江梅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人物访谈 > 文化名人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