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新秀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文坛新秀  
身边的文坛新秀-新视野微访谈:湖南90后作家刘鑫微记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3-29 22:28:03 来源:中国访谈网 作者:刘彩丽 点击: 评论:0

            微记录嘉宾简介:刘鑫,笔名:蓝色的眼泪,90后作家、诗人,现为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大一年级学生,个人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90后作家联谊会会员,永州市作协会员,东安县作协会员,全国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主席助理兼会刊《拾薪》副主编,《星生活》杂志专栏作家,中国访谈网特约记者。至目前为止,已发表各种作品500余篇,作品发表范围涉及《中国少年作家网》《青年文摘》《新作文》《永州日报》《内蒙古文学》《北京作文网》《榕树下》《湖南作家网》《星生活》《紫香槐下》《潇湘诗苑》。已获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奖、中国少年作家杯一等奖,第二届超级明星文学新人选拔赛全国50强、冰心青少年文学奖,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中国校园文学大赛奖,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奖等国家级写作奖项20余次,各种写作奖项50余次。长篇小说《神圣的DNF之旅》《致我们已经逝去的青春》。共计创作发表作品字数达100万字以上。

   由获奖引发的采访

2014年5月,刘鑫同学参加了由学校图书馆主办的“一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其参赛作品《年华如梦》荣获本次征文活动的三等奖。

这对于刘鑫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因为现在才上大一的他,早已经在文坛“摸爬滚打”了三年多。循着时间的轨迹,可以看到的是刘鑫文学作品在各类参赛中的获奖历程。这位迅速成长的年轻作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好奇心促使我想去揭开这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新生代作家——刘鑫的庐山真面目。

2014年6月9日下午,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拨通了电话,很快就接通了。电话中的他语气很友善,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拜读了他的参赛征文之后所认为的那样(略显骄傲)。难道这就是很多作家,尤其是新生代作家,都会有的那种孤傲感吗?。

尽管在电话中说明了采访的本意,也许是因为初次见面,他的表情还是略显拘束。但在交谈了几句之后,便证实了现实中的他,就如同电话中说话那样易于接触。言谈中可以发现,尽管不是很丰富的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言语却很真实,毫不加掩饰的说自己心里的感受。

    初露锋芒遇贵人

刘鑫说:“我是在高二的时候才正式涉及文学创作”。他说,那时候突然觉得学习成绩好并不一定能通过高考中顺利进入很好的大学。谈到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物,他感慨在自己初露锋芒时,遇见了临县作协主席吴开嫦老师,就是这位老师给予了他走创作之路所需要的很重要的指引。凭借自己的实力,他申请加入了当地县作协。好事成双,就在入县作协的那次会议上,吴老师向永州市作协主席推荐刘鑫,顺利成为了永州市最年轻的市作协成员。同时在高中学校举办的征文活动中几乎次次拿一等奖,在县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各种比赛征文也频频报捷。

然而,当他想进一步发展,申请入湖南省作家协会的时候,却不像之前那么畅通无阻了。市作协主席不愿意为他作推荐,对他说:“你还是再努力创作半年吧!”“可能是因为他还不是非常了解我,所以我就把自己的一些获奖作品及证书整理到一起,给他看了。后来市作协主席就同意他的省作协申请了。我知道有这些实力还是可以(得到市作协主席的推荐)的。”刘鑫自信的笑着说。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固然好,若是没有之前的努力和成就,即便是遇上也将和机会擦肩而过。刘鑫总是用汗水与实力支撑自己走向更高的山,去邂逅更美的风景。

    在爱好中彰显个性

刘鑫的爱好比较广泛,除了创作之外,还很喜欢音乐、跆拳道等。在高中时,每年的学校运动会上都可以看到他参赛的身影。在高中时,他虽然是一名理科生,却在文科类的一些知识性竞赛中获奖。不过他也认为,当时的学校似乎更加重视理科类的竞赛,而对文学创作方面的重视不高,令他觉得遗憾,他虽然多次得奖,却没有收到学校颁发的一张作文获奖证书,唯一收到的就是一把破水壶作为奖品。

他说自己很喜欢出去玩,喜欢随心而行。亦或者是借着参加文学圈子里的一些活动顺便游览当地,对此,他说:“可以积累了一些经历。”

自己沉浸在文学创作的世界中,不管不顾自己的课业学习,尤其高三时,几乎放弃了学习方面的大考小考,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自己所钟爱的创作上。在家长和学校如此重视升学,分数改变命运的社会环境下,生出此等勇气怎能不令常人讶异。刘鑫说:“高考还是参加了,可是语文作文却没有写好。”预期略带遗憾。但觉得自己并未因此而失去什么。“我觉得自己也得到了很多。与同龄人相比,也许有人通过高考进了名校,但是我发展得比他们好,生活也过的比他们好,有着他们无法比拟的资本。”

    寝室藏书几百本

进入大学后,他更是为自己的创作付出颇多。刘鑫坦言,自己不爱去图书馆。

他边笑边自顾自的说:“在寝室已经买了好几百本书了,各种各样的都有,有杂志类的,青春言情类的,也有文学作品类的,比较杂,自己想看了就会买回来。但是寝室的书架上放满了,以后再买的话就没地方放了。”他的生活是忙碌的,除了自己看书、创作,整理自己的诗集、小说,现在还是北京东方视角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兼职编辑,全国高校文学社团联合会会刊《拾薪》的副主编,同时也是《星生活》杂志的专栏作家。为了准备省作协申请材料,他将自己的曾经的作品一一整理,已经整理了多部诗集、散文集,小说集。他希望自己能顺利通过省作协主席团的评审。“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如果过了就会联系出版商出版(诗集)。”刘鑫的自信与实力大概就是由这些越来越沉甸甸的文字积攒起来的吧!

笔者深感,在与刘鑫将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可以看出,创作绝非易事,实力也好,机遇也罢。并不是谁都有勇气抛开生活的羁绊,甘心沉浸在一个绝大多数人不愿涉足的世界。就像刘鑫自己也说,创作很辛苦,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在寂寞中浇灌出鲜艳与美丽的花朵。

    偶像比自己还年轻

“我的偶像是林卓宇,他真的很厉害。差不多五岁就开始创作了,写作风格是比较华丽的那种,我是比较喜欢那种的。”刘鑫在被问及自己的偶像时,尽管偶像比自己还小一岁,刚刚经历高考,羡慕之情却溢于言表,他说:“他(林卓宇)应该拿过200多个奖了吧!不过我才三年的文学历程也拿了有六七十个奖了,成长速度算较快的。”话语中渗透着一些对自己未来的自信和憧憬。

曾经的他,也想像许多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选手一样,通过比赛拿到名校的自主招生资格进入重点大学,但他却没能进入新概念决赛。刘鑫觉得有些惋惜,但他仍然希望能像郭敬明一样将自己的作品影视化。“还是蛮喜欢韩寒、郭敬明他们的小说,拍出来的电影也很好看(指《小时代》)”。刘鑫的作品不拘泥于体裁,诗歌、小说、散文都涉及,虽然崇拜圈子里的很多比自己成就高的人,走的是还是自己的路线,创作灵感常常来自于身边的画面或者所听说的别人的经历。

初涉文坛,他就拿到了国家级比赛中的奖,接着,参赛获奖似乎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在《青年文摘》、《永州日报》、《杂文报》、《内蒙古文学》、《新作文》很多刊物上也发表过作品。如今,他常常在很多刊物上发表作品,也喜欢在一些文学网站上写作,当做练笔。他觉得如果真走创作的路,就应该争取自己在文坛的身份, 这样才不至于像一些网络小说写手一样,辛辛苦苦写了上万字,却拿到少的可怜的稿费,并且不会被周围人认可,那样的生活时悲哀的。

    创作者的真实镜像

重视友情的纯真,崇尚爱情的浪漫。刘鑫有很多朋友,不管是身边或者圈子里。在他看来,重要的享受过程中的美好感觉。或许是因为他生活中本真的一面,他的朋友会很支持他的创作,在空间可以看见别人或支持、或崇拜的留言。

对于爱情的解读,刘鑫的看法现实而成熟,认为爱情不应当是建立在一种攀比等不好的风气里,而应该是有责任的真正的感情。如果没有责任,这种爱情的代价可能会是一种毫无价值的牺牲。

尽管为了自己的理想,常常脱离寻常大学生的生活轨迹,为自己的追求特立独行,却又不得不说,他仍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刘鑫的辅导员张老师眼中,刘鑫同学很有创作才华,从中学以来一直潜心创作。做事很执着,集体荣誉感很强,在学校的校运会中,还参加了800米短跑为学院赢得荣誉。为人热情、坦诚,与同学关系也很融洽。

刘鑫的同班同学告诉记者,刘鑫是一个积极自信、爱交朋友的人。尽管常因为创作或者其他原因,原本能上同学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当班级有活动时,刘鑫都会积极参加。平时的生活中,刘鑫喜欢交朋友,同年级的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他都认识。

   记者采访感言:

90后,常被大家冠以“有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等标签,可这何尝不是他们的亮点,这是一个个性需要得到张扬的时代。刘鑫不仅是刘鑫,还代表了许多“混迹”于文坛的新生代作家们,他们埋首独自体味或痛苦或快乐,或癫狂或平静的生活。这群乐意将喜怒哀乐付诸于笔端的墨客,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关注自己的情怀。郭敬明、韩寒这类作家的创作也曾屡次被推向文坛的风口浪尖。可这并不影响文坛新锐们对文学的钟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用自己的笔杆为自己代言,用真实的心面对生活。

                                     (责任编辑:杨良才    总审稿:蔡晓林)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人物访谈 > 文坛新秀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