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家排队下“馆子”啦!2023年1月24日,农历大年初三,随着当天最后一批观众进入贵州省博物馆参观,贵博新年日均客流首次突破4800人次,同比2022年春节前三天增长31%。
正在贵博6、7号临展厅展出的“共饮一江水——夜郎与南越精品文物展”,迎来开展后的又一观展高峰,更有观众提前两天预约讲解服务。
大年初三,贵博观众超4800人次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迎来新时代、走进新时代、创造新时代,博物馆也积极贴近百姓、走进青年,努力使出浑身解数、挖掘潜力、创新业态、展现精彩。
以往倾向于传统民俗表达的贵博,在春节前夕特意融入非遗美食元素,为观众设置进馆“打卡区”。
跨界联名装置,成为观众拍照打卡的首站
在贵博一楼大厅,贵博和丝娃娃联名推出的“贵阳小吃宴”模型、联名立牌装置,是不少观众进馆后,拍照打卡的首站,而这个博物馆×美食的跨界联名,也成为“过年气氛组”里最有文化内涵的搭档。
观众近距离观看国内唯一的“丝缕玉衣”
不闭馆,是春节期间贵州文化场所的常态。去博物馆“充电”过个文化年,来一次“看展式社交”,是现在年轻人的又一社交方式。
“和小伙伴3年没见了,这次见面我们默契地约在博物馆,专程来看西汉丝缕玉衣和文帝行玺,这默契多年不变!”在湖南读大学的“00后”何屹帆告诉记者,这几年,博物馆的展陈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文物故事也越来越生动,让他这样的“文博小白”有了“走进博物馆看展”的兴趣。
在年味中品味文化
在对观众类型的观察中,记者发现,亲子家庭对“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兴趣越来越大。贵博也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从大年初一开始,推出《贵博假期·“吉兔欢乐迎新春”系列活动》,30组家庭体验手作花草兔儿灯、手工珠串DIY、瓦当拓印体验等各类社教活动,实现博物馆和大众的“双向奔赴”。
在贵博过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年”
“我是第一次带孩子来博物馆过年,社教活动名额实在抢手!”带孩子体验瓦当拓片,感受中国屋檐之美的家长雷达告诉记者,通过体验,能增加孩子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传统文化有更为生动的理解,在年味中感受文化,在感悟中增强文化自信。
屋檐遗珍拓上寻
博物馆“活了”“新了”“更有意思了”,是近年来大众对博物馆最生动、直观的评价。“看展前,认真做攻略;看展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推荐”,是观众交互分享,下“馆子”过年的又一典型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癸卯新春,贵州省博物馆联合52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线上展中,数百幅与兔相关的文物、标本、艺术品图片,多角度立体展示了兔在自然世界、历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中的独特形象。
博物馆过“文化年”背后,是中国博物馆的快速发展
“看到文物上可爱的兔子,感觉一切烦恼都被治愈了。”
“来贵州的第一站就是贵州省博物馆,看到了传说中的丝缕玉衣,不虚此行!”
“九州太平,中国大宁,感动哭,贵博展览越来越好了。”
……
在贵博服务台的观众留言簿上,藏着展览的趣味,藏着观众的奇思妙想,更展示着以博物馆为载体,助力文化自信的“博物馆的力量。”
观众组团下“馆子”
组团下“馆子”,看展“人从众”,观展人群“年轻化”……当“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更多市民选择,贵州省博物馆也借助佳节打造文化、文创消费新场景。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春节到博物馆过“文化年”,既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也跟博物馆“打破围墙”,以打造“无边界博物馆”,紧跟时代发展、贴近民众生活有关。
博物馆里的“全家福”
据悉,春节长假期间,贵博每天预约限流8000人。1月23日至1月27日照常开放,每天开放时间为9点至17点,16点后停止入场。观众可关注官方微信号“贵州省博物馆”,进行票务预约。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