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博物馆  
传承与开发并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6-08-15 10:49:30 来源: 作者: 点击: 评论:0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现代文明对传统的文化观念、表现形式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断代、失传、消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可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迫在眉睫,更是激发民族文化创造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资源大县,湖口县注重传承与开发并重,积极探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构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石。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散落于民间,民众的热情与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至关重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举办文化艺术展演是湖口县的传统文化活动。每次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各基层单位都会组织精彩的文艺节目,开展竞赛活动,这充分调动了基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好戏连台,“绝活”频出,一些散落在民间的老曲艺、老工艺、老制作等因此得以重登舞台。湖口县还对青阳腔、草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广泛的宣传,举办一系列知识讲座,发放相关知识手册,让广大基层群众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对保护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适当物质奖励,筑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石。

  推陈出新,增添活力,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时代气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文化传承和累积的结果,与现代文化有较大反差,这种文化反差正是文化互补和魅力所在。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适当加入新时代的文化元素,便无法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其文化底蕴就得不到生动展示。为此,湖口县积极探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时代文化元素的有效途径。2007年,湖口县和九江学院签订了研究青阳腔戏曲文化的合作协议,成立了青阳腔戏曲艺术中心,在资料发掘、唱腔抢救、戏曲开发利用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同时,创建青阳腔艺术研究实验基地,九江学院定期派学生到基地学习,向艺人学习技艺,与老艺人同台演出,让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学生投身到青阳腔戏曲的学习、表演和研究中去,鼓励他们结合时代特点创作新的作品。

  加大投入,传承开发,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资金不足,依然是制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为此,湖口县一方面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开发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民间资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比如,为了让青阳腔得到传承和发展,成立了专业的青阳腔剧团,并对外开展一些演出活动,走市场发展之路;湖口粑食品种繁多,有麻糍粑、糯米粑、豆粑等二三十个品种,粑俗中包含了民间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祝福,表达了人们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湖口县积极引导粑食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既繁荣经济,又保护粑俗文化。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博物馆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