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考古语言”回溯古都记忆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9-13 13:3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评论:0

 【一线讲述】

“考古语言”回溯古都记忆

讲述人:陕西考古博物馆馆长 孙周勇

  让文物活起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新时代考古学的新使命。繁荣文化遗产事业,增强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是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陕西考古博物馆从2012年开始筹建,2022年正式开放,定位为集科研、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的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

  陕西考古博物馆不只注重展品的艺术之美,更加注重其考古学价值,强调其所在的环境和蕴含的礼仪制度、社会习俗等信息。这里以考古人的视角全景式呈现多学科视野下的古代社会图景,设置了考古学史及考古学基本理论方法、文物保护技术常设陈列,梳理了考古机构、人才队伍和法律法规等发展历程,开辟了青铜、陶瓷、壁画等文物保护成果专项展区,将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古DNA等抽象科技考古手段融入考古发现实例。

  陕西考古博物馆对平时难得一见的超大型考古遗迹进行了原状搬迁,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比如对周原遗址贺家铜轮牙车马坑和洞耳壁画墓超大型古代遗迹的搬迁,突破了遗迹本体结构对观展的制约,实现了观展视野最大化,做到了文物保护和观展体验的多赢。

  我们对馆外空间也进行了规划和利用,布设了“陶语中国”标本墙等,将唐风园林建筑与馆外展览融为一体,以情景化的方式增强观众体验感。

  博物馆坚持学术线与科普线双线并行。数字多媒体及物理互动装置构成的科普线,与考古编年谱系“陕西剖面”所构建的学术主线相辅相成,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观展需求。博物馆尾厅还借助5G网络技术,首次将展示维度从馆内拓展到田野考古现场,实时连线呈现考古工地实景,与观众共享重要考古发现的惊喜瞬间。

  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既能了解科学严谨的考古研究,又能获得通俗易懂的考古知识。这里有宏大的家国叙事,也有吃茶饮酒的生活日常。在这里可以看到,考古人员从一座墓葬的形制、一件遗物的年代、一块标本的质地和尺寸等最基础、最细碎、最生动的“考古语言”开始,复原出一个远古聚落的风貌、一个盛世都城的繁华,回溯出一个古都的记忆。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李韵、李洁、张哲浩、张锐、李建斌、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川惠子)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1日 07版)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考古发现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