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梦回泗渡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4-06 21:05:10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周静 点击: 评论:0
泗渡,以青山为民脊,以绿水为村带。

泗渡,有江南水乡的淡韵,也有武陵高山的巍峨。

泗渡,一曲历史的足音,变换了沧桑岁月,厚重了古寨时光。

远离尘世的喧嚣,到中国传统村落泗渡,寻求一方宁静。

缘于一棵树。

这是一棵三千五百年树龄的古树。银杏。生长在泗渡村一个名叫后溪的寨子中央,树粗要九个成人方能抱得过来,高百尺,冠阔数十丈。春来叶绿成茵,秋来金黄满树。深秋,这将黄未黄的树叶,划着风无形的轨迹,给乌黑的木屋、稻田里的草垛、屋巷间的石路,铺一地浪漫的诗。摇蒲扇的老翁,纳鞋底的村妇,呀呀学语的幼童,都爱相聚在树下。倾听老翁讲古寨的传奇,看孩子们围着银杏游戏,偶尔也听一耳朵小媳妇的俏皮戏语。

这不是一株孤立的树。古银杏近旁,还长着与它年龄相仿的两棵粗大的银杏,这三棵大树都生长在巨石上,长成了村子的风骨。似那个摇蒲扇的老人,叙述一个古寨的千年风雨,一脸的慈祥。

因视这几株银杏如珍宝,村人也视村里的树如珍宝。因而便有了村里百十棵参天大树,因而便有了村里群山中连绵起伏的莽莽森林。

村是古村,寨是古寨。一条深深浅浅的溪流,穿过寨里的木屋,穿过村里的稻田。小溪两岸,青钱柳的根须在溪水里摇曳生姿。柳梢探过院墙,可是在偷听银杏树下木屋里的情话?

村子大多是罗姓,村中石刻简谱云,其先人赶苗夺业来此定居,已历三百余年,现已发展成有四百来人的村落了。

目光穿过云雾弥漫的屋顶和古树,感受到了一个民族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源远流长的德性。这德性,在更迭的岁月里,晨钟暮鼓一般,声声撞击着我的心灵。

今天,抑或明天,在这古村落里,怎么也叙说不完那个古老渊远的话题……

在泗渡,无庸说古老。古老就耸立在那里,饱含深情。时光的拓片,烙在泗渡和谐友睦的氛围里,经久未衰。

一丘稻田,一道山梁,一块石板,无一不在传神地叙说着尘封的历史。在泗渡村,就有着这样一块石头,记载着一段传奇。边城,是贵州、重庆、湖南三省交界之地。泗渡,是铜仁的江口、石阡和黔东南的岑巩三县交界的地方。边城,鸡鸣三省。泗渡,鸡鸣三县。三县交界,清初之前,匪患不断,民众苦不堪言。乾隆年间,有泗渡先贤,奔走三县,邀约邻近成年村民,相聚于泗渡,杀猪宰羊,立约不得偷盗侵袭扰民,要睦邻友村。刻碑以记之。自此,三县边民安居乐业,和风劲吹,百十年来,再无匪事偷盗发生。

缘于一些节。

正月二十祭树节,二月敬雀节,尤其是七月十五摸鱼节。这是泗渡人特有的节日。

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泗渡人是不打渔的,也不允许外人来此打渔。那鱼便和人和牛马和房屋和流水相依相偎。

除非是七月十五这一天。这一天是泗渡村民的摸鱼节。

又是一年摸鱼节,又是一年放河的时候,泗渡,这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就美艳滴翠起来,就绚丽动人起来,就风姿绰约起来。

放河的日子,泗渡,不再那么遥远,她就枕在耳畔,似妈妈温柔的童谣,与我心意缠绵。

童年的记忆从遥远走来,好像就在昨天,儿时的玩伴历历在目。又到放河时候了,在盼望了一年的摸鱼季,远近慕名而来的人们,搬石头掏河沙让流水改道,留下一湾静塘,在河岸随手扯几捆黄金条,把静塘下游拦断,穿着裤衩光着脚丫的大人小孩弓着背,整齐地连成一排,双手窝着一捧捧向塘外捧水。水越来越浅,鱼儿在脚间乱蹿,撩得心底麻酥酥地,笑声也流进了流经泗渡的车坝河里。

一个摸鱼节,摸到的是鱼,摸到的也是一季快乐的时光。

最快乐的时光,是尝到家乡的味道。在泗渡乡愁馆,以及泗渡村民的心里,这味道一直很真实,很温馨。

乡愁是山村的四季。一缕愁绪,扬起暮春的嫩叶,鸣着盛夏的乐蝉,掀起金秋的黄叶,舞动寒冬的雪花,扭起翩翩的身段,飘荡成童年的秋千,浪花翻腾的小溪。一年四季,青山绿了,小河肥了,唢呐声声,催促着乡村。谁家的姑娘出嫁了,或是谁家的一个老人远去了。

乡愁是一幅幅流动的画。家乡,是你的根。那掩映在密林深处的木屋,轻烟袅袅;扛着犁铧的父亲和骑着黄牛的牧童,踩着斜阳的余晖,踏上归途;爷爷在古井边把旱烟抽得老长老长;小狗在巷子里,追逐着正将进圈的鸡鸭,妈妈还在磨房磨豆腐,推出一声又一声“咯嘎”,捋起围裙抹一把脸颊。奶奶,还喜爱采自后山,用村前流过的山泉泡的浓茶么?

听一回爷爷讲的故事,陪爸爸喝一壶自酿的老酒,下河摸一回滑溜溜的鱼儿,一幕一幕,碎片般袭来,故乡,已是你眼里盈盈的泪花。

乡愁是流淌的河。时代在变迁,泗渡也在变迁着。森林覆盖着泗渡村百分之八十的山山岭岭,滋润着三千百姓。榉木、猴栗木、杉木等珍稀树种漫山遍野,野生天麻、杜仲、人参等名贵中药材深藏林中,蕨菜、竹笋早已走出国门,登上中外餐桌,让大都市的人们体味一把来自大山深处的纯天然。

乡愁是母亲的絮絮叨叨。驮着妈妈再三的嘱托,行色匆匆的人们早已走出大山,奔向外面的世界。穿行在高楼大厦间,我们不曾迷失,眼里心里,只有依山傍水聚族而居的山寨民居。陌生而熟悉的问候,以及清明的雨打湿了你褶皱日渐细密的额头,那是游子漂泊的泪痕,在倾吐自己的乡恋,捧一抔家乡的热土,用乡情包裹,邮向远方,连同流浪在异乡荒塬的情感,一并捎回,在崇山峻岭间整理。

乡愁是童年的诗。

岁月老去了,而呼吸却澎湃有声,带着激情,一浪高过一浪,涌向静静站立着的乡村。

漂泊在外的日子里,好想好想尝一碗久违的家乡饭菜,枕着乡音,听一宿夹杂着山风的雨。

泗渡,岁月在变迁,而思念您的心越来越浓,浅浅的竟有了哀伤!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