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欢乐的跳水台(散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4-12 21:19:47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徐 军 点击: 评论:0

□徐 军

1976年7月16日,在黄蜂岭文英桥九龄江至麟潭江拦河坝段,七一九矿举办了纪念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十周年游泳比赛,上百位成年男性,从三米高的文英桥上跳水后出发,上海知青徐涵泽率先冲到终点,女子比赛的龚平原、胡东喜两位女性,也不分先后一起冲到了终点。

这场游泳比赛让七一九矿子弟们沸腾了:“毛主席都73岁了还能横渡长江!”这股动力,全面推动了七一九矿人学游泳的高潮,寂静的麟潭江开始热闹起来。由于文英桥距离古亭太远,也不知道是谁先发掘了跳水台这块风水宝地,人气越聚越旺,跳水台逐渐成了男子弟们游泳、表演跳水以及换衣服的地方,成了七一九矿人们的水上乐园。

(古亭跳水台原址)

跳水台周边的江水结构独特,往下游五米,水深只有一米,水流轻缓,往下游几百米地段大多是浅水滩,适合初学者游泳,也是女子弟们游泳的天地。跳水台前水深两米,江底是沙子,不会给跳水的人造成伤害。跳水台上游是急流深水区,逆水上游可以训练耐力。跳水台到江对岸约五十米宽,江心水深约三米,非常适合潜游和五十米冲刺游。

以丁建平、朱彪为代表的五零后子弟在跳水台表演跳水动作时,弹跳腾空高度到位,落水时头身翻转笔直向下,讲究动作优美,姿势规范。以陈勇、秦明为代表的六零后子弟的跳水动作随意率性,腾空高飘,从不同的角度展示高难度动作的跳水乐趣。我和葛立华也属于六零后率性动作,我俩平时早上一起长跑、一起上学,下课后一起游泳,水性都不错,潜水到江对岸很轻松。1976年7月下旬开始,我俩每天坚持到跳水台游泳,风雨无阻,一直坚持到1977年的大年三十。持之以恒坚持冬泳锻炼,既能增强体质,更能提高毅力。

(古亭跳水台江对面)

1978年5月的一天,我和郭学群等六人到跳水台比赛潜游到江北岸,我和郭学群率先到达,起身一看,一条约四十厘米长的竹叶青蛇刚好准备游过江,看见我俩突然冒头,那蛇昂头立在我俩一米前一动不动,我俩也呆住了,盯着蛇不敢动。当其他四人从水底冒出时,蛇晃了晃头,惊的郭学群大叫一下:“打蛇!”大家乱摸石头乱砸,蛇转身回窜,被郭学群的飞石拦腰斩断,郭学群幽默地学着竹叶青蛇断腰动作翻眼倒在水里,惊恐之余逗得大家开心乐呵。

1978年7月,电影《女跳水队员》里陈晓红的跳水动作5311A(向前转体一周半直体),让子弟们看的如醉如狂。一天,大家搬来个五米长的木梯架在跳水台边,轮番爬上木梯搞笑着模仿各种动作。经典一刻,王平爬到了最高点高呼:“5311来了!”跳出木梯空中转体,背部完全摔在水面上溅起大片浪花。从新疆调来喜好游泳的谭鹏飞,看到矿子弟们不断展示着各式美妙的跳水动作,也忍不住来了个前翻,从空中落水时脸部、腹部和腿部全方位正面砸在水面上,激起了跳水台历史上最大的浪花,把游泳的人们乐的肚脐眼都笑翻了。

(古亭跳水台下游十米河段)

当下游的女子弟们集体大胆地游上跳水台时,男子弟们会自觉地离开,让她们尽兴的展示。等男子弟们散了之后,害羞的女子弟们也会悄悄地跃上跳水台风光一把。巾帼不让须眉!论水性,从跳水台锻炼出来看似文静的刘彩芬、刘彩雯姐妹俩1983年刚调到湖南省株洲市时,虽说三年没玩水了,但一看到湘江下游浪遏飞舟的壮景,姐妹俩激情迸发,轻轻松松地游过了水急浪大、横宽约八百米的湘江。宋世英和黄丽娟、柳晓雯则是坚持游泳时间最长的女子弟,三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每天顺流逆流游三个小时以上,一直坚持到1983年。

1981年,七一九矿开始全面生产后,欢腾了五年的跳水台突然间安静下来,除了几个酷爱游泳的人坚持外,绝大多数七一九矿人都清楚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危害,痛苦、理智地放弃了,从那时起,跳水台再也看不到竞相比对的跳水英姿了。

三十多年后重访跳水台,七一九子弟们那一幕幕欢腾嬉闹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栩栩如生,耳边仿佛又听见王平站在木梯顶上高声大喝:“5311来了!” 眼睛仿佛看到了刘彩芬、刘彩雯姐妹俩横渡八百米湘江后那份自豪和愉悦!这美妙感觉,余味无穷。

(古亭跳水台上游礁石竹排)

作者简介:徐军,大学教师,中国铁道出版社《现代推销实务》教科书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栏目首届最受听众和读者欢迎的十五位作家之一,在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和国家级网站上发表了上千篇作品,其中上百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多项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