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那年,我在贵州农村学习气象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5-03 08:14:1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周天柱 点击: 评论:0

那年初来生产队,实地了解贵州山区农业落后,还得靠天吃饭,于是在每天用嘴喊的土法广播中,特意开辟了“气象预报”栏目。为显示其权威性,其信息源均取自遵义气象台。

开镰收割没几天,连续多日红艳艳的太阳当头照。队长一听土广播预告3日晴天,立即组织男女老少齐上阵,男劳力抢收稻谷,妇女组甩打脱粒。经两天晾晒,九成谷粒快要晒干了。晌午时分,不知从哪钻出来的乌云,瞬间带来一阵瓢泼大雨,晒谷场上几乎所有的谷粒全被淋湿。更要命那几天气温反常特高,若将淋湿的谷粒随意直接堆放在仓库里,很有可能会霉变。鉴于下午已云散天晴,队长决定,摊开谷粒,漏夜晾吹,并指定我担任值班员,若天气有变,立即敲钟抢收。

我对自己连发警告:既然队里信任知青,头一回请我值班,千万不能出洋相啊。我曾多年担任中学气象员,回到知青点,立马找出从上海带来的望远镜,调到最佳角度、焦距,对着当晚满天星斗,观察了老半天。只见一簇簇散乱而破碎的絮状高积云、俗称“棉花云”主宰天穹,这预示当夜定是晴空,心宽了。这几天天放亮就出工,连续抢收,累得只要眼皮一搭,就会呼呼入睡,凌晨2点多,我竟和衣躺在水泥地上入梦了。

天亮之前,突然感觉不对,自己似乎坠落在无底江海无力挣扎。奋力睁开双眼,啊呀,大事不好,豆大雨珠落在晒谷场上,晾干的谷粒全都泡汤。我抓起木棒,拼命敲响大钟。队长及乡亲们疾步赶来,手忙脚乱将湿透谷子抢进仓库。我向队长“负荆请罪”,队里量我是“初犯”,仅扣除一个月工分略作“惩处”。

这个教训实在太讽刺了。看来教条主义照搬黄浦江畔模式肯定不行,要真正掌握本乡气象,非得下功夫向老农请教不可。从这一天起,我开始恢复写气象日记,重点原始记录云雨的量变与转变。譬如黄大伯强调要看懂云的动态变化,“若云向上,必大水涨”。张大叔口中的谚语形象生动,如“瓦块云,晒死人”“天上起了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等。李大伯对云的颜色挺有研究,经他浓缩的气象俚语挺多,“黄云翻,冰雹天”“黑云片片起,狂风就要生”。光死记硬背不行,还得结合综合因素灵活运用。队长成立老农气象顾问团,破天荒吸收我这个小字辈参加,从而学到更多知识。

掌握气象知识,可为生产队直接间接创造许多无形财富。插秧之后,若遇伏天雨水少,必请公社电泵站抽水灌溉,提前两天排定班次后,须先预付款,届时哪怕有雨无须灌溉,已付之款一律不退。气象顾问团有好几回观测天象后认为无须劳驾电泵站,省下一大笔费用。再如国庆后送公粮耗时多日,选定送粮日期十分重要,不然粮仓拒收途中淋湿的稻谷打回票,优质谷粒霉变喂猪,队里可承担不起如此大的损失。那年秋后,县长亲自带领报喜队给气象顾问团送来光荣榜,八个大字金光闪闪:火眼金睛,保驾护航。(周天柱)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