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石井天坑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9-07 21:58:50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李锡虎 点击: 评论:0

作者 :李锡虎(毕节

石井天坑也是清水铺的连环八景之一。在七星关区清水铺镇的晓沟村有一个从天然石窟刻成的石头水井,这个水井,不知有几百年几千年了,我猜想,自从这里有人居住,里面的水能供人饮用,这个石井就存在了。我仔细观察这口又宽又大的石井,宽近两米,长约三米,最深处也足有两米。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大概是吃这口井的人,随着人口的增长,水井就少不了的要加大容量,才形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这个石井在晓沟村大洼子公路的东北方向约一百五六十米左右,奇怪的是无论天怎样的干,这囗井总是从来不会断水。近而视之,井水晶莹明澈,听之,叮咚有声,铿锵的音韵别有一番情趣。

那水甘甜,细品之而回味无穷。吃这口井水的人大都姓薛,由于姓薛人的代代相伴,这口井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石井”了。连地名也叫石井,连村名都叫石井村,只是在前几年,石井村与小沟村合并后,统一叫小沟村了。

吃这井中水长大的还有个土生土长、赫赫有名的薛姓大人物薛麟阁薛升,据说薛升自小很瘦,很矮小,长到十多岁二十岁时突然之间一下子就和唐朝的薛仁贵一样吃得特别多,由于口大,又吃得多,人们都送他个外号叫“薛大口”因为他的学名叫薛陞仁,所以人们都尊他叫“薛大仁”。

家里人都恨他吃得多,所以他只有去帮别人家干活。当然吃得多力气也特别的大。据说别个两人扛不起的树木,他很轻松随便的就扛起来,还多捡一根稍小的担肩做肩棒,扛着走得飞快。所以哪家砍树立房子都愿意请他帮工。当然,立房子的人家不是每天都有,做其它非重力活路就没人请了。主要是他很吃得,饥饿时要吃一升米(约6——8斤)煮的饭,抵平常六至十人的饭量。别人都嫌他饭量很大,不请他,家里人都恨他吃得很多,常常以言语讥笑数落他,说:你这吃相,谁家供得起!只有去投军,军队上以你吃饱!于是,一气之下“薛大口”只有离家出走。据说到了毕节灵峰寺,梦食仙桃后体力才开始大增的。

后来“薛大口”薛升居然真的投军找到部队入了伍。在军队中力大而勇猛过人,什么重活都是他带头干,很得长官赏识。而次次杀敌他都奋勇争先,克敌制胜,很快以武功战绩升了官,由把“总升”到“千总”。从此以后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每次战斗他都跑在前面,身先士卒,凭勇猛带头次次克敌制胜。一步步凭武功战绩升官。最后以赫赫战功升到三省总督之职。

石井座落在山的半山腰,顶上有长草的岩石罩着。天气特别炎热的六七月,来到井边特别的凉爽,在石蹬上坐三五分钟,暑气立消,热汗立干,这时候你只要再喝上一口井中的水,立即感觉到全身凉快。因为石井位置是坐西向东,头顶又有宽大的岩石罩住,中午以后太阳晒不到头上,所以特别的感到全身舒畅!

因为有薛家的人陆续迁居在外省外县,只要遇着这些人的后代,一提到晓沟石井,那些薛姓人无不知晓,因为这是他们的祖居之地,“石井”便是他们的根……。

离石井往西面约一百五十米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的天坑,当地人叫“天井窝”。天井窝口部就象一个倾斜放着的大锅,锅口面向东方,略呈圆形。口表上下宽和左右宽都约有一百多米。四周边缘都有柏树和其它杂木藤蔓衬罩着,四壁都是悬崖峭壁,尤其下缘是往下斜凹进去的岩石,无路可通。只有洞口东北方向有一条二三十米的小道从半岩中横着,小道尽头可以攀拉着小树藤条往下能走十来米便不能行进了,还必须是特别胆大的人才能走到这里。

我曾经到达天坑底部去过两次。每次都需带着粗大牢固的二三十米以上的长绳,先一头栓在两三棵牢固的较粗大树根上,以防备牵把拉翻根。这样,慢慢的一手拉着粗绳,一手找着能够用手抓抠得住的石头,非常小心地慢慢下去。而且是带着长绳往左斜着走。直下是不行的,下面是陡悬的反岩。

大约下去十多米后,可以离开岩石到到地面。但所谓地面并不是天坑底部,只是到天坑的半中腰。这可能是从上面口塌下来和长期雨水冲刷下到坑底,经过几百几千年逐渐堆程形成的约五六十度的斜坡。斜坡地很宽大,假如抬平比较,和整个天坑圆口径面积差不多,听老年人讲,以前种过庄稼,要栽好几升包谷种呢!

上世纪大集体时期,种过几年包后,但后来因为太危险,不做地丢荒了。

我第一次去时都丢荒好多年了,除了有几根棕树而外,到处布蔓荊棘藤蔓。只是可以有一棵斜着的毛狗小路免强拉着小路藤条进走,大约要走一二十分钟,可以到达洞底了!啊呀!好宽好宽!原来除斜坡地外,其它几边都是凹进去的悬岩,形成的底部几乎平缓,只是里面树木高大而茂密,又布满着大小不等的石头,到处不能长树的地方都长满荊棘。

只有中间有一块约占洞底面积的地方有泥土,我第一次进去时看见是一片核桃苖,高约一米多,手臂粗细——应该是人工培植未及时弄出来移栽的吧!

我第二次进去时可能相隔五、六年之后了,那些核桃树苗已长高达五至八米,有的足有大腿那么粗,最细的也有胳膊粗、六七米高了!我费了好大的劲砍了一棵笔真的带出来扛回家,搭在两个树叉上,晒被子衣服用。

我两次进去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里面特有的中草药。里面主要有四棱草和白龙须(一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接筋续骨的即配制民间传说的扯扯药的根须。学名“八角枫”)。

里面的八角枫很多,约占木本树木的一半,但不好弄,除荆棘多,石头多而外,各种树根盘根错节交织生长,每次去都收获不大,令人懊悔沮丧!

两次进去我都试着在底部从西往东走,意图探索着能有什么特别的新发现,但石头大小高低不平,很难走,两次都没能走通尽头,也没什么新发现。

据老年人讲,天坑里有几个洞:有高洞,上洞,下洞和马吃水洞。上洞通往清水铺方向远的地方,马吃水洞说里面有水,高洞在进洞平行继续寻道走很远的地方,说进高洞可以往北方向走到石井与南山坪之间的薛家洞。

大集体时期劳动到中午休息的时候,听说有薛家洞,我约了五六个人去看过。薛家洞的洞口特宽,高十多米,长约20多米,是一个斜着下去的大洞,深不见底,不知到底有多深。岩上都滴答滴答的滴着水,下头也到处浸水,四壁阴森可怕,到处长着青苔和水草,凉飕飕的。大汗淋漓的来到这里,三五分钟汗水全干。喝了凉水歇一下,开工了就出来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级政府部门通知躲567一一2的卫星残骸,有人主张躲到天坑里去,我不主张,我说假如卫星残骸刚好砸在天井窝里呢?跑又跑不脱,尽管你躲在凹岩底下,砸不死那卫星残骸的热气也足以把人熏死,不建议躲到里边去!还不如站在开阔的小山头上,可以看卫星残骸落在哪个方向,万一从头顶正对着掉下来,也可以看到几秒,死也值得!结果真的没人去天坑里躲!我还告诉他们,假如日本、美国放原子弹,到是可以躲进去十来万人,那里面可以防原子弹的地震式冲击波和光幅射,能够存活下来呢!

天坑里面听说还有一个硝洞,早就有人在里面熬硝,到临近解放,石井有个姓李的老人因为熬硝,从岩上不小心跌落下去死了,以后没人进去熬硝了。那时从悬岩上下去,他们都是攀爬几层错位的特制的木梯进出的。我两次进去意欲找到那熬硝的所在,结果没找到。

听老年人讲,曾经有人把小牛背到里边去喂,喂大了教纯,耕那几十亩坡地,后来那坡上越来越陡,才放弃牛耕,只好用锄头挖来种玉米了!

又有人把小猪背进天坑去喂,喂大了杀了再背肉出来——当然,这些都是传说!

从清水铺街上往东沿普(宜)清(水)公里走五公里左右就到了临近小沟洼子有房子的那地方叫天井坡,从天井坡公路上往左上约三四十米就到那天坑口下沿岩石上,上边长着些柏树,在那里可以看到下坑去的地方,可以看坑中坡地全貌,可以看到高洞和上洞的位置。但要看底部却不太行,大都被凹岩挡住了,只能看天坑口的全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和陡峭,不借助手拉着那些柏树,你还不敢朝下看,如果你胆小,脚会打闪闪——颤抖不已!

这里介绍的是“石井天坑”,被定为清水铺的八景之下,如果能全面规划开发出来,配置电梯,缆索等,发展旅游业,潜力不知有多大呢!

附诗一首,诗曰:

务实求真一寸丹,寻幽揽胜几盘桓。

曾临石井行还往,欲览天坑易却难。

溯水缘溪探古洞,攀岩扣石采新芫。

登临趁兴堪吟咏,霞客犹羡不曾观!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