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植”此青绿,守护苗岭心“矿”神怡的绿美生机——探寻黔东南凯里龙塘片区生态复兴之源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10-31 00:18:59 来源:黔东南微报 作者: 点击: 评论:0

《遇见·碳路者》| “植”此青绿,守护苗岭心“矿”神怡的绿美生机——探寻黔东南凯里龙塘片区生态复兴之源 @矿山修复成果录

苗岭矿山新景添,生态修复展宏篇。

山清水秀映碧天,文化旅游共盛宴。

昔日矿坑变绿洲,植被覆盖鸟语喧。

人与自然和谐处,共享生态红利甜。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龙塘片区大风洞乡,有一座碗寨村铝土矿历史遗留矿山。这座矿山,曾经因为露天开采铝土矿,地表土层遭到破坏,植被严重受损。未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前,部分区域虽然已有部分植被自然恢复,但恢复效果较差,局部甚至出现基岩裸露。大规模的开采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碗寨村铝土矿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应运而生。

在这个修复工程中,采用了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植被重建、水资源保护等等有效措施的实施,矿山环境逐渐得到了改善。地表植被开始恢复,生物多样性也逐渐增加,矿山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到底有多拼?

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对碗寨村铝土矿历史遗留矿山进行了全面的地质环境调查,了解了矿山的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制定生态修复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详细的生态修复方案,包括土地整理、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等措施,确保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推进。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按照生态修复方案,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矿山土地整理、植被种植、水体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矿山的生态环境。

加强后期管护——在生态修复完成后,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后期管护,定期进行巡查和监测,确保生态修复成果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

开展生态教育——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接下来一起走进黔东南州凯里市龙塘片区大风洞乡碗寨村铝土矿历史遗留矿山,一探“碳路者”们如何让这里焕发心“矿”神怡的绿色生机!

一年四季里,我觉得现在就是最适合游览黔东南的季节。行至被青山环抱的黔东南,一派旖旎好风光,触手可及的绿水青山已成为锦绣黔东南的亮丽名片。一方好山水、满眼皆生态,在这里,天蓝、山绿、水清、业兴、民乐已成为百姓生活的新常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同步提升。

走进凯里市大风洞乡碗寨村,听村民任大伟说他的故事:他原来是一位铝土矿开采工人,随着矿山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其实在生态修复工程开始之前,他一直持反对的态度。然而,随着工程的推进,大伟逐渐看到了生态修复带来的变化,他亲眼见证了矿山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在这里,其实许多村民都和大伟一样,一开始对生态修复工程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不会有任何改观……

直至当地政府积极与村民沟通,解释工程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工程的推进,村民们对生态修复工程的态度也从怀疑、反对转变为支持和参与。一些村民还自发组成了环保小组,每天巡逻矿山,监督工程的实施,并报告任何可能影响工程进展的问题。群众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生态修复工程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前废弃矿山区域是晴天满脸灰、雨天满身泥,现在村里面空气和环境变美了,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腰包也越来越鼓,感觉特别幸福。”这是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伙伴们经常听到村民挂在嘴边的话。

增光添绿织锦绣,陈色褪去绿意浓!由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统筹,在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配合下,精准施策的“靶向式”修复模式在碗寨村铝土矿历史遗留矿山工程中大放异彩,工程充分融合治理区立地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等需要,实现矿山生态精准修复,最大限度提升实施区的森林、农田、城镇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

1、生态效益:

改善了地形地貌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消除了矿山地质环境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直接威胁。同时,提高了修复区水土保持能力,极大改变水的聚蓄能力、根系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保护了水质及排灌蓄水和抗洪能力等。此外,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蒸发的水分减少、土壤和空气的湿润状况改善,使环境达到良性循环,改善修复区的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增加人文居住环境的内涵,呈现水田相映、绿树成荫、果树飘香的绿色生态区。

2、经济效益:

本次生态修复完成复垦面积为23354㎡,复绿面积为2673㎡,形成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产业,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对相关功能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和增减挂钩政策,缓解了主城区内的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另外,通过本次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在减少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发展规划,打造特色农产品,极大提高周边农民收入。

3、社会效益:

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明显提高了修复区及周边安全性和实用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治理议题。“贵州省苗岭山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之一的碗寨村铝土矿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为其他矿山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据了解,该项目涵盖黔东南州14个县市,治理面积599.16公顷。到2024年,黔东南州将全面完成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矿山生态修复面积5.99平方公里,修复废弃矿山(矿点)801个,消除地质环境隐患65个,恢复植被323.94公顷,盘活利用土地面积553.44公顷。

项目以“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的组织模式,通过治理后的矿山打造耕地,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导入中草药、经果林等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整体生态形象。治理后预计可产生新增耕地413.88亩,按每亩6万元计算,可产生收益2483.28万元;预计可产生639.4亩增减挂钩指标,按每亩20万元计算,可产生12788万元,总计可产生土地整治收益15271.28万元。

“植”此青绿,守护苗岭心“矿”神怡的绿美生机。一起“碳”索未来,绿富同兴!

如今,黔东南的绿色发展画卷正铺展得更广阔、更灵动,全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的“绿色提款机”“幸福不动产”。走进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里,坐观四时变化,“绿肺”就在身旁。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城市生活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原标题:《“植”此青绿,守护苗岭心“矿”神怡的绿美生机——探寻黔东南凯里龙塘片区生态复兴之源》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