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在以广阔迷人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的贵州,游客们会一直在探索幽深洞穴、独特天坑或神秘地下河的途中。9月中旬,我和两个朋友到此游玩,并决定避开热门景点,选择探索人迹罕至的小众景点。五天的旅程中,我们一共参观了五个喀斯特风貌的景点。其中,有两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幽深天坑
开阳县猴耳天坑风景区距离省会贵阳76公里。这里离机场仅一小时车程,所以我们把这里作为贵州之旅的最后一站。
周六的一个晚上我们下榻在开阳县城区,第二天一早便前往了景区,离市区仅8公里路程。我们早上八点就已经到达,吃了牛肉粉,然而还要等一小时景区才开放。尽管我们商量了一下,景区管理人员还是不让我们在开放前进入。她说当时洞里还十分黑暗,岩溶漏斗下的石径也十分湿滑。
她说的是真的。我们沿着一条铺满石头的小路走到洞里后,途径一片树林,逐渐消失在山洞里。在昏暗的山洞中走了大约十分钟,我们下到了一条悬崖上的陡峭小路,这里直通天坑底部。涓涓细流从悬崖上泻下,打湿路面,滋养植物,这里很多蕨类植物茂盛生长。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迈步。
就在悬崖上,还有半程到达洞穴底部,我看见了一片椭圆形的天空,被直径约有300米的天坑所包围,这里深约280米,底部直径约为280米。天坑的形状好似猴子耳朵,故被命名为“猴耳天坑”。茂密的树冠铺满了整个洞底,旁边还有一个小池塘,仿佛在一张绿色的毛毯上镶嵌了一颗翡翠。我不禁好奇这些植被是如何在这样一个隐蔽的地方还能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
池塘里的水来自地下河。一艘船停靠在木栈道旁,也许是用来带游客探索下游洞穴的。但我们当时并没有看见周围有工作人员。河滨栈道连接了两个洞穴,我们走进了上游洞穴,爬上了一条数百米的陡峭石路。到了洞外,我们发现已经回到了洞顶。沿着一条悬崖边的小路一直走,直到绕完了整个天坑。后来我发现,这个岩溶漏斗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四个洞穴和两条地下河,其中一条地下河则延伸有数公里。
我们在景区内游玩了三个小时,只遇到了几个游客。猴耳天坑宁静美丽,且门票不贵,绝对值得一观。
神秘洞穴
得知我们要去兴义旅游后,朋友推荐我们去一趟毗邻的安龙县何家洞,他说那里十分神奇。在兴义探索完一个景点后,我们导航查询何家洞的位置,也就30分钟车程,所以我们决定前往去看看。
下午四点左右,导航将我们带进了一条狭窄的乡间小路。在约一公里处,我看见一名小学生正放学回家。我把车停在路边,询问他我们是否走对路了,是否靠近何家洞,他却说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又开了五分钟,路过了一个村庄,此时导航提醒我调头,因为我错过了一个转弯。但是途中我并没有看到一个转弯,我很疑惑,再次靠边停车。
我问了问路边的村民,终于有一位似乎听懂了我在问什么。他说在一个低谷中的鱼塘后面,就有一个山洞。“你得先找到鱼塘,再绕到鱼塘边上的一个房子后面。”他说。
我们按照这个路线,沿着一条隐藏在一片茂密灌木丛后的土路行驶。鱼塘附近有一栋双层楼和一块菜地,农民正在地里劳作。他让我们沿着小路走到树林里,五分钟后就能看见洞穴了。
穿过树林,沿着小路往下走,很快就看见了一个巨大的洞穴。那里有一个高耸的入口,对面还有一个宽敞的出口。阳光洒在洞壁上,洞底巨大的石笋被蕨类植物覆盖。燕子和蝙蝠在洞穴与树林上空盘旋,鸣声回荡。
在乡间小路和一户农家背后,能存在如此自然奇观,实在令人惊喜万分。我们沿着小路下到洞里,发现洞里因为有阳光照射,开出了一朵美丽的白花。
夜幕降临,我们不得不离开了。即使我们还有两天的时间去探索贵州其他地方,但是何家洞一定是此次旅行的一大亮点。(记者陈亮编译罗思扬)
原文见12月9日中国日报旗舰版、香港版10版
英文链接: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2312/09/WS6573c91ca31040ac301a6f85_4.html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