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4月30日电(记者罗羽)夜幕降临,肇兴村外四野皆寂,但在村里的信团鼓楼旁,却围满了一圈又一圈的游客。
走进人群,但见舞台之上,是一队接一队身着侗服、头戴银饰、面施淡妆的歌师在放声歌唱。悠扬婉转、跌宕起伏的歌声,如阵阵波浪涌向四方,让人心潮澎湃。
“村歌”大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村上演。新华社发(吴光辉摄)
肇兴村是一个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侗族村寨。村里正在举行的是名为“肇兴村歌嘹亮”的侗族大歌比赛。赛事一般在周五举行,每支歌队以村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期从9支歌队中决出3支晋级复赛,目前已进行至第五期。
赛事执行策划杜冬介绍,自2月中旬“村歌”大赛举办以来,赛事组委会就不断收到省内外歌队的报名申请,参赛歌队从最初的30支逐步增长至目前的近100支,还有来自湖南、广西等地的歌队。“随着赛事的进行,报名的歌队还将不断增加。”杜冬说。
在第五期的比赛中,黎平县岩洞镇岩洞村“一兜好白菜”歌队,以一曲深情动听的《青春恋歌》斩获了一等奖。歌队中最年长的52岁领唱兰承红笑着说,“能够跟来自省内外的歌队切磋交流,还有大批游客围观,这比获得一等奖更让人高兴!”
“村歌”大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村上演。新华社发(吴光辉摄)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介绍,黔东南州的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群众聚集区,这里的侗族群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饭养身,歌养心。”
“侗族大歌有叙事歌、拟声歌、情歌、儿歌等,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授,平时多在各村传唱,偶尔外出展演。”唐大才说。此次黎平县联合企业主体举办“村歌”大赛,是想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和交流,同时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业态,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将比赛舞台设在村内的主街旁,好比固定举办的侗乡‘路边音乐会’,紧邻的侗族鼓楼犹如巨大的天然音响。”杜冬说,侗族歌队以华美的服饰、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步,不断吸引各地游客,赛事也成为一个区域文化品牌。
兰承红是岩洞镇有名的歌师。“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交流发展。”她说,通过参与“村歌”大赛,与各地歌队交流学习,可以促进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参赛歌队不仅通过侗族大歌歌颂美好生活,还带来各村的特色美食,如糯米饭、腌鱼、腌肉等与现场游客互动分享。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村夜景。新华社发(吴光辉摄)
在肇兴村开展文化研学活动的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学生宋佳宸表示,侗族大歌等侗族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点燃了现场的欢快氛围,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曾两次到过肇兴村的词曲创作人邓耀邦评价,就像“村超”等文体赛事一样,“村歌”大赛也十分接地气,为游客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了肇兴村的文化内涵。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在“村歌”大赛等侗族文化活动的影响下,肇兴村接待游客14.11万人,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办好‘村歌’大赛,更好助推侗族大歌的保护传承,有效助力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杜冬说。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