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为什么唱“村歌”?这里的回答很“响亮”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03 16:15:49 来源:央广网 作者:栾小琳 点击: 评论:0

  央广网黔东南6月3日消息(记者栾小琳)一首首村歌,承载着乡土记忆,也记录着乡村发展的轨迹。

  6月1日(周六)晚上七点,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2024“村歌”大赛复赛活动按时举行,游客们寻声而来,让神秘古朴的肇兴侗寨瞬间被歌声点燃,现场侗寨欢歌,气氛热烈非凡。

  “村歌”大赛复赛现场,侗族大歌震撼开唱(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村歌”大赛自今年2月16日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期,吸引了100支村歌队伍及20余位助阵嘉宾参与,达到全平台1亿话题量,成为展示贵州多元文化的窗口。为持续推动“村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进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5月25日黎平县2024“村歌”大赛复赛活动正式启动。

  台上,最原生态的歌队将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搬上舞台;台下,观众席地而坐、忘情合唱,在夏日绚丽的灯光中,感受民族音乐带来的治愈和快乐,一场关于乡村音乐的嘉年华正在上演……

  村歌,主唱是村民,唱的是村事,歌词间传递出的美好愿景,与贵州乡村发展的巨变密切相关。现场参与的民众纷纷表示,村子虽小,但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大事小事都被幸福传唱,老百姓的身边事成了最美的头条。

  参赛歌队向游客们展现侗家美食(央广网记者 栾小琳 摄)

  村里来了客人,要让“流量”变“留量”,当地奇思妙想,将“村歌”复赛在初赛的基础上作了升级,更强调歌队的互动性、专业性,参赛歌队不仅需要在舞台上展示出色的演唱技巧,还需要参与村集市、“村锅”、互动拉票等多个环节,全天多方位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

  其中的“村锅”环节,各歌队需要自行准备食材,向游客们大展厨艺,腌鱼腌肉、三色糯米饭、牛瘪等美食齐齐上阵,将侗家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环节之一。在整个过程中歌队轻车熟路,主动尝试提升农特产品包装,从“旁观”到“参与”,从“等客来”到“引客来”,“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

  神秘古朴的肇兴侗寨(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以歌会友,尽显民族魅力。如今,在肇兴,“村歌”是乡村振兴的标记,也是百姓文化自信的表达,更是精神共富的符号,歌声不仅赋予了乡村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只有根不断往下延伸,蕴含乡村的泥土气息,歌声才能传上云霄。如果问这里传出的“歌声”究竟能飞多远?那村里的老百姓心里一定深深知道……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