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避暑有“凉”方|来“中国凉都”六盘水 开启19℃的夏天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29 11:54:53 来源:央广网 作者:杨贇 点击: 评论:0

  央广网六盘水6月28日消息(记者杨贇)一池温泉赋康养,一脉青山送清凉。夏日里的贵州六盘水,青山如黛,碧水潺潺,云蒸霞蔚,鸟儿翩跹,四野生机无限。

  暑期来临之际,由贵州文旅推荐官及多家新闻媒体组成的采风团来到“凉都”六盘水市,共同挖掘贵州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省内外游客探寻贵州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6月26日,迎着和煦的阳光和清爽的微风,采风团来到六枝龙井生态温泉度假区。

  游客在度假区体验温泉,尽享夏日时光(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群山环抱,蒸汽袅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闲适景观。沿着小径向内纵深,步步皆景,各类泡池错落掩映,游客三三两两,正惬意地泡在池子里,享受这份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时光。

  “我刚大学毕业,趁闲暇时间来泡泡温泉,彻底放松一下。度假区里设施很齐全,水上项目也丰富,体验感不错。”和朋友一起相约而来的游客王艳玲介绍,他们从六盘水市区驱车而来仅需要15分钟,这一趟既玩得开心,又泡得舒心。

  游客在度假区体验温泉,尽享夏日时光(央广网发 林剑 摄)

  据悉,该度假区拥有60余个融入当地民族文化的特色泡池,包括沐浴泉、石板泉、人参泉、灵芝泉等。温泉水源自地下2800米深处,属中温矿物质温泉,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置身山野,泉水清凉。这里种类多样的养生方式,可以让游客在炎炎夏日中除去一身疲乏。”六枝特区政协副主席、贵州文旅推荐官王琼芳推介道,度假区不仅有温泉,还有全新开设的夏日水乐园,花样繁多、惊险刺激。

  趣味十足的度假区水乐园(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为吸引广大游客前来避暑养生,助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该度假区推出了住宿和门票五折优惠活动,此外还有特色小吃街、灯光节、露天音乐party等丰富的娱乐项目以及中医康养理疗、特色药浴等康养项目。

  游客畅玩水上娱乐项目,尽享夏日时光(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一年四季,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用泡温泉的方式,来一场康养之旅。氤氲热气夹杂着熙攘人气,欢乐氛围随之升腾。

  温泉养生,青山送爽。与此同时,在距离市中心5公里的梅花山旅游景区,也释放出自己独有的避暑魅力。

  群山环抱的梅花山旅游景区(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梅花山旅游景区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境内,因群山簇立形似梅花而得名,以“春赏梅,夏避暑,秋踏青,冬滑雪”进行布局,集“避暑、观光、度假、康养、运动”为一体。

  进入景区,乘上长9.91公里、有“世界第一索道”之称的梅花山索道,山脉、峡谷、湿地、城镇尽收眼底,豪迈慷慨,风光无限。

  “太壮观了,真是一场新奇的体验,这里的自然环境被保护得很好,我们在山林里还发现了羊群。”作为“度假区”的常客,来自贵阳的刘阿姨喜不自胜。

  横穿群山的梅花山索道(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暑假期间,我们景区为各地游客朋友推出了优惠畅玩套餐,同时还将在景区的精灵乐园举办梅花山夏日避暑嘉年华活动,免费对外开放,活动内容有花车巡游、玻璃桥高空花式表演等,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夏天。” 六盘水市钟山区钟牌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琦介绍。

  采风团成员在景区的精灵乐园拍照打卡(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相较于往年,梅花山旅游景区还新增了一些沉浸互动的体验项目,如梅花山大家唱(全民K歌)、真人抓零食等。此外,景区还配有当地特色小吃、广式茶餐厅等,满足不同群体的用餐需求;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确保游客能享受舒适的度假时光。

  梅花山旅游景区内,民宿建筑掩映山间(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六枝龙井温泉、梅花山,都仅是六盘水夏日避暑的清凉一隅。

  据了解,为进一步打造凉都品牌,实现从“江南煤都”向“中国凉都”的战略转化,多年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站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文旅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全市上下创新挖掘当地可供开发的特色资源,一手抓做大做强城市品牌,提升六盘水整体形象,实现节庆搭台、经济和旅游唱戏的目标;一手抓市民游客需求,丰富活动业态,构建旅游消费场景,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一个极具人气、财气、烟火气的夏日商业图景,渐次铺展。

  从立夏(5月5日)开始,2024年中国凉都·六盘水避暑季就正式启动,活动持续到10月7日,六盘水诚邀各地游客前往感受19℃的夏天、360度的热情。

  山奇、水美、林茂、谷幽,处处成景;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绿色康养。探一方避暑度假的好去处?走进贵州,走进六盘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