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避暑度假到贵州 | 耍水龙、赛龙舟、展歌舞,平塘这个民间节日欢乐畅快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7-10 11:15:48 来源:当代先锋网 作者: 陆青剑 点击: 评论:0

  小暑悄然入盛夏,悠悠玉水迎客来。7月6日至8日,第九届贵州·平塘民间水龙文化节活动在“天眼之城”平塘举行,舞水龙、赛龙舟、亮嗓音、晒特色等丰富的活动内容赢得当地群众和八方来客的赞誉,线上流量不断刷新纪录。

1720428659426100_a.jpg

  水龙队伍所过之处万人空巷。 平融 摄

  作为黔南州“好花红”文化体验行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化节既是一场清凉夏日的泼水狂欢,也是当地布依族群众一个盛大的民俗节日。活动以“相约天眼平塘·纵情水龙狂欢”为主题,3天时间里,文体旅大戏不断上演:开幕式暨水龙表演点燃序章,水龙巡游、泼水狂欢、方阵亮相惊艳眼球,龙舟赛+水上项目表演秀让人感受到玉水河的悠长和热情,“水龙之夜嘉年华”·平塘民间文艺汇演激荡“天眼之城”夜空, “Hi !平塘”欢乐夜和“水龙之韵”歌友会引发万人齐歌,“平塘+广西四县”天字号旅游联盟文艺汇演亮出携手发展旅游的底色,千人广场舞展演表现平塘群众文化的多姿多彩……此外还有农特产品、美食和游乐嘉年华展销活动等众多“节目”缤纷呈现。

1720428772993953_a.jpg

  游街水龙舞动生活热情。

1720428596310566_a.jpg

  “Hi !平塘”欢乐夜现场。

  平塘县举办系列活动,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纵深发展,做强旅游产业,做大水龙品牌,推动文旅、体旅深度结合。

  据传,始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平塘耍水龙、泼吉祥水习俗,是600多年前当地居民因干旱祈雨而产生的一种活动。记者在水龙文化节现场看到,水龙巡游表演按照水龙入场、龙女献宝、水龙点睛、祈福仪式、游街巡演等程序推进。整个表演含请龙、迎龙、献宝、点睛、龙起、泼水、游行、谢龙等过程。表演队伍有水龙、罗汉、渔翁、船女,也有金童玉女、虾兵蟹将等角色。水龙队形按照“8”字舞动,龙舟造型、首尾穿龙、穿龙尾、穿龙跳龙、“天眼观宇宙”造型、表示民族大团结的龙塔造型等,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的智慧,也象征平塘县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1720428957336065_a.jpg

龙舟赛场你追我赶。

1720428909631664_a.jpg

  水上体验新鲜刺激。

  作为耍水龙习俗的延伸,赛龙舟这项民间体育运动万众瞩目。“我们村的龙舟队,在每届水龙文化节上都能拿到奖,在20世纪80年代初还代表平塘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拿了第一名。村里的一些后生,在水龙巡游表演活动中也是主力。”在本届水龙文化节上掌舵金盆街道双江村龙舟队的陆廷付欣喜地告诉记者,双江村有着悠久的划龙舟的传统,百年来都不曾断过,一代一代的双江人为发扬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父老乡亲都为这个习俗感到自豪,过水龙节堪比过春节。

1720429185418517_a.jpg

  金盆街道双江村男子龙舟代表队“全家福”。

  自1935年在玉水河举办第一次龙舟竞赛以来,平塘赛龙舟已有89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一项集文化、体育、旅游为一体的群众性活动。据了解,本届水龙文化节龙舟赛为期3天,共有来自平塘县机关、乡镇、企业的37支代表队592人参加。赛程为200米,分为机关混合组、乡镇男子组、乡镇女子组3个组别进行比赛。记者在现场看到,各支龙舟代表队在玉水河上挥桨激浪,呈现出舟舸竞发、群雄争锋的激烈场面,上万名群众沿岸欣赏,为龙舟队呐喊助威,气氛热烈祥和。据金盆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的双桥村湾寨组、新寨村龙门组,群众集资自购龙舟积极备战,体现了民俗活动的强大向心力。

1720429014917029_a.jpg

  当地网红“山歌来伴我”直播龙舟赛。

  记者从平塘县文旅部门获悉,该县不仅有“中国天眼”和“天空之桥”这两个世界级IP旅游资源,还有世界最大天坑群、山水风光甲茶、地质秘境掌布、露营基地六硐、康养之地京舟、户外探险甲青、陶器非遗牙舟等名片。该县以“打造国际天文科普研学旅行目的地”为目标,依托超级IP,聚焦“天文、地质、桥梁”及非遗项目,推出以天文科普、地质探秘、桥梁奇观、民俗文化、非遗传承、农耕体验、和美乡村等独具平塘地域特色的研学产品,打造以天文科普为龙头的研学精品线路,不断扩大研学覆盖面,适应不同客源需求,逐步形成研学重点突出、地方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新格局,做好做足研学旅行大文章,实现从一流资源到一流产品再到一流效益的提质升级。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