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董地苗族彝族乡田坝村,有一支民间彝族文化队伍,他们叫“彝路欢歌”,通过自编自排彝族舞蹈,带着群众演,跳给群众看,把一个个精彩的舞蹈跳进校园、跳进村寨。
“彝路欢歌”团队创始人姜奉杰正在指导学生们排练竹竿舞(央广网发 杨熙 摄)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间生活,田坝小学将本土“彝路欢歌”团队创作的“彝族竹竿舞”纳入课后服务教学计划和大课间活动。
“田坝小学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学校,其中苗族、彝族学生占比80%以上。目前,学校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跳乌蒙彝舞、竹竿舞,旨在传承彝族文化,强身健体,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田坝小学校长姜华说。
田坝小学学生正在排练竹竿舞(央广网发 杨熙 摄)
在田坝村村委会院坝里,“彝路欢歌”的成员们正激情地跳跃着。持竿者坐、蹲、站,姿势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潇洒自然地完成各种优美动作。
“我们的团队成立于2018年,已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今天的40余人,团队参加过省、市、县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平时排练内容主要有彝族酒礼、祭祀铃铛舞、竹竿舞、敬酒歌等。”“彝路欢歌”成员顾仙会介绍到。
老师与学生们在跳彝族舞蹈(央广网发 杨熙 摄)
据了解,“彝路欢歌”团队大多是当地村民,起初排练的是地方原生态舞蹈,后来创作了竹竿舞,吸引了许多村民加入。竹竿舞动作简单易学,对舞蹈功底要求不高,成员们希望可以通过舞蹈向外界展示地方彝族文化,增强大家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杨熙 杨永)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