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悦读|《贵州土家风情》:土家璀璨不许言,有言难表心中意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3-23 17:58:49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曾 醒 点击: 评论:0

前日收到贵州土家学研究会寄来的《贵州土家风情》一书,怀着对土家文化的敬畏和对编委精心编排的敬佩,伴着兴奋劲儿,一头便钻进了一帧帧画卷之中。每翻一页,似乎都有一种隔着时空与辛勤的土家人民对话的感觉。让我深切感触到的是土家家园跨越千年之变的艰苦卓绝;让我深情体会到的是自强不息的土家儿女亲吻热土的深情感怀;让我不能自已的是因土家风情而激荡起内心的连连发问。

我对“民族”的话题一直都有较大的兴趣,所以就很自然地关注有关民族文化、民族发展等等问题。所以从兴趣出发,若要对本书有一个定义的话,相对于“摄影作品集”“民族文化图片汇编”等概念,“影像民族志”这一定义个人以为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贵州土家风情》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所谓民族志,就是对社会生活的详细和准确的描述,而非解释。本民族志用五个板块和上千幅图片清晰地呈现出土家的发展概貌、风土人情、文化样态等方面内容。客观而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所以,关于土家的一切、关于此书的一切,个人又觉得是那么的耐人咀嚼,而始终荡漾于脑海的,莫非“璀璨”二字。

土家的璀璨源自悠久的历史文化。

众所周知,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古老的民族,是我省十八个世居民族之一。据《华阳国志》《汉书·西南夷传》《宋书》《南齐书》等文献记载,贵州土家族族源与古代巴人有渊源关系,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于“土家”这一称谓,是在明清“改土归流”后,汉人大量迁入时才出现的,时间较晚。而今贵州的土家族分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铜仁市,在印江和沿河分别成立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碧江区、江口、德江、石阡、思南、松桃等县以及黔东南州的镇远、岑巩县和遵义市的道真县也有大量土家族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着。土家先民世代繁衍生息和智慧耕耘创造了璀璨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的深度与厚度是这个民族能否赓续血脉且开拓发展的基底特质。

土家的璀璨源自绚丽的文学艺术。

我们悉知的土家山歌,在婉转的语调和朴质的唱词中,囊括了智慧民族对“耕”与“耘”的美妙诠释,回荡着对世间百态的人生品味,充盈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歌唱。常见的盘歌、对歌、情歌等不同形式更是传递出土家人民对生产、生活、生存的智慧和情趣。我们悉知的摆手舞,在一动一屈间透视出诸多远古的呼唤。据湖南旧山县志记载:土民赛故土司神,旧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牲礼,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镇,跳舞歌唱竟数夕乃止。歌时男女相携,翩跹进退,故谓之摆手。这种舞蹈以吟诗(歌)、敲锣、击鼓相配合,节奏明快、古朴幽深。独具特色的傩堂戏为土家文化增添了一件魅力的外衣。作为一种祭祖活动,它融巫术、原始宗教和戏剧为一体,靠口传心授、口传面授以及家传和师传相结合,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成为土家族追溯生命历程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而今的“傩戏之乡”“中国德江土家傩文化”“土家傩堂戏”等文化名片正以新时代的装束走向世界。此外,土家的剪纸、撒珠湖、三棒鼓、打溜子、“咚咚喹”等绚丽璀璨的文学艺术也折射出土家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

土家的璀璨源自独特的生存文化。

生存文化代表着一个群体对生命、存在与死亡的哲学思辨,是最为系统的文化体系。关于如何生?且生的有内涵?这一哲学命题始终关联着土家人民的日常。比如从岁月演替规律而言,从盼望着过年的“赶年”开始,一直到春节、春社、“嫁毛虫节”、六月六、吃新、七月半、娃娃节等节日串联的庆典都承载着土家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同时,与“生”相伴的诸如衣食吃住行也同样广博精深。比如罐罐茶,折射出土家人民的热情好客。比如土家麻饼,作为春耕农忙时的简便午餐,凸显土家人民对农事规律的把握尊重。再比如土家小孩的帽子,其蕴含着突出的特点,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型,有春戴“紫金冠”,夏戴“冬瓜圈”,冬戴“狗头帽”“鱼尾帽”“风帽”习俗,这些点滴无不蕴含着土家人民丰富且饱满的意趣。与“生”相对立的则是“死”,关于这一话题的考量更多就体现在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土家的丧葬习俗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其丧葬形式大概有四种,有最古老的岩洞葬,少用的火葬、生基葬,以及最为普遍的土葬。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丧葬中既吸收道教、佛教的元素,也蕴含着土家族自身固有的许多特征。同时,与“庆典”对应的则是“禁忌”,土家族的禁忌颇多,突出表现在生产、生活、婚姻、生育、丧葬等诸多方面。比如:生产方面有沿袭至今的戊日不动土、逢七不伐竹等禁忌。生活方面有“正月忌头,腊月忌尾”的传统。婚姻方面有黄花郎抬轿、沿途遇洞忌吹擂等风俗。无论禁忌也好、庆典也罢,无非就是一方水土与一方民众和谐共生透视出的生存哲学,这也是最值得珍视的文化财富。

土家的璀璨源自触动灵魂的圣境。

在土家族生存发展的地方,有“珍果异物享盛名”的奇异园地,印江香糯贡米、桐油、乌桕、猕猴桃、刺藜让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亦有“鸭肥羊壮猴满山”的和谐画卷。印江鸭远销全国,白山羊品质优良、肉质鲜嫩,灰金丝猴、黔金丝猴、熊猴、红面猴等野生动物占据山头、乐此不疲。还有“福地洞天话神功”的精妙传说。土家世代居住的梵净山不仅以动植物资源闻名于世,更以“佛家圣地”闻名遐迩,过去环山佛寺甚多,亦有如护国寺、钟灵寺、洞得寺、天庆寺等。早在明万历年间,梵净山就已是我国有名的佛教朝山进香圣地。山顶一巨石——“金顶”的故事至今遐想不断。清代诗人廖云鹏曾诗:舞凤昂头翔蔽日,游龙仰首啸吞烟,金刀劈破佛分殿,铁索牵扶人上天。人与物、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秩序在某种程度上共同创造了能触动灵魂的圣境,这是土家极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以上蜻蜓点水似的描述土家风情的“璀璨”,让人感到很无力,因为一个民族的底蕴或内核岂能用简单数言说清道明?但这些“璀璨”或许寄托了更饱满的期许吧!若要对土家的未来进行展望的话,我想,“土家未来亦无期,道是无期更有期”或许能表达出些许的情感。纵观土家家园发生的千年巨变,纵览土家薪火相传的文化血脉,细数近些年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实则就是土家儿女团结奋斗、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真实写照。我始终坚信,一个有文化传统、有干事劲头、有科学谋划的民族,他们对“未来”的话题是很近的,因为迈足就能收获;他们对“未来”的话题又很远,因为饱含“未来”的远方比远方更远。

作者简介

曾 醒,男,90后,贵州习水人,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博士。

责编:张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族风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