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 您的位置:首页 > 曲艺书画 > 诗海拾贝  
新诗环卫工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3-16 21:34:28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 点击: 评论:0

文/邹武

趁中午饭后,我给微友发了一条信息,信息是一首我的模仿诗。诗的后面,我附了一条偷笑的解释,“读你一篇理论,又模仿填新诗啦!……“推敲”二字上面,我有了新认知!”

“学习诗歌写作不是像你这么死搬硬套别人的模式的。如果可以这样学的话,到现在还轮到你吗?”是微友的质问,口气中带着几许怒火。

微友继续点明,“要吸收别人的营养,开自己的花!”微友苦口婆心又说,“粪便通过泥土转化成营养,然后被植物根部吸收,而不是植物直接吸收粪便。能明白这个道理吗?”

“你和我的另一个学生犯同样的毛病,”微友余气未消。

微友继续叮嘱我,“模仿,可以。但不能公开发出去,否则别人会告你抄袭,不要惹官司上身。”

是啊,“自己的文字要有自己的风格,不应该效仿别人的姿色,譬如东施效颦”,就不美了,何况还有版权。写诗如此,生活如此,做人如此。

不过这一条“效仿”,也是有我自己硬气的理由的——实在是太喜欢微友推荐的这一首例诗啊!

坚持好东西分享,传递美诗文化。例诗如下:

 

《冬日的红叶在巫山》

文/王端成

 

不知/哪一片/象征过/秋天

不知/哪一片/代表着/冬季

摘一片/夹入/行囊

收藏/早春/预告的/讯息

 

不知/哪一片/曾流进/御沟

不知/哪一片/将题上/诗句

摘一片/贴在/胸前

体验/古人/爱情的/机遇

 

不知/哪一片/要变成/朝云

不知/哪一片/可化作/暮雨

摘一片/投下/长江

问候/楚王/梦中的/神女

 

不知/哪一片/会启示/未来

不知/哪一片/能说明/今日

摘一片/赠予/何人

片片/都是/青春的/往事

 

相信有诗歌创作根基的行家,一眼就能爱上这片“红叶”!这片“叶子”在诗人的掌上,千般变化,万种风情,像极恋人,极像女神。

这样的诗,是不是让我们用眼睛一看就像诗?用嘴巴一朗诵就能感受到诗歌应有的流畅?

最重要的是它所表达出来的意蕴更具情味、趣味、意味、韵味等诗味儿呢!

除此之外,我更喜欢诗人视角上的形式美、听觉上韵律美,精神感观上的意蕴美啊!

当我反复欣赏例诗,忽然发现这种参差体,四节形式一致,音步一致,我很吃惊“新诗押韵”的完美一身。

很多时候,我在一些文学群里见到的诗歌,我“看不懂也读不明白”,不光费解,还没有读出来让读者觉得有一星半点的美学感观。搞得我“一头雾水,甚至让我怀疑诗歌是不是已经死亡?”

这首例诗从押韵的角度、参差体、四节形式、音步等,让我联想到了唐宋诗词的填词填句,于是我忍不住“模仿”,便填了一首“新诗填词填句”。

我的模仿诗如下:

 

《温柔的杨柳在江南》

文/模仿者

 

不知/哪一株/许诺过/清风

不知/哪一株/下嫁给/斜雨

要一堤/渔舟/破译

阐释/三月/左右的/章节

 

不知/哪一株/相邀着/明月

不知/哪一株/参和了/昼夜

偷一壶/玉露/归去

细品/五更/前后的/乐趣

 

不知/哪一株/先回首/北方

不知/哪一株/早低头/软语

守一处/断桥/温习

捂热/曾经/相逢的/别离

 

不知/哪一株/会挽留/燕子

不知/哪一株/能赶走/仙鹭

等一池/鲤鱼/蹦起

庆祝/江南/万世的/幸福

 

如果读者读到这里,会不会和我一样发现,“新诗填词填句”的好处?

我是这么认为的,“在固定的框架里面,我们能够直接领悟和学习提升。”尤其是“打磨诗句”,要是可以“推敲”到“一字一景,一词一境,一句一美”,“一个字也不浪费,半个词也不多余!”这才是创作者努力的好行为!我就像一个“实习生”在动手“做实验”,实验过后,立马明白自己的所学,所掌握知识的高度。

当然,我记住了微友的提醒,要考虑版权侵犯问题。

不过,作为新诗文化的探索和发掘,“我们的现代诗歌,是不是需要改革,重创新诗体?”

后来微友郑重告诉我,“诗歌是一门立体的全方位的系统的艺术工程。它使用富有音乐性的雅化语言,将人心灵深处最微妙的感情或感受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引起受众心理的共鸣,并得到令人愉悦的审美享受。它必须是外在形体特征与内在情愫意蕴有机融汇组合而成的审美整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遐想,“是的,从微友的理论里,我看到了新诗歌的特征,新诗歌是我们的儿子,是我们的女儿!”把“儿子、女儿”的衣装打扮好了,把“儿子、女儿”的灵魂和品德才艺培育好了,“父母”带出去才有“面子”,而“诗者”更有“里子”!

韩寒说,“只要做到不要脸,谁都可以写诗。”但是我们,不光要脸,还要有新诗文化的传承、探索、发展、创新……

微友网名“新诗环卫工”,我想这昵称,是有其深意的!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曲艺书画 > 诗海拾贝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