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产业动态  
一块磷石“链”动百企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4-19 12:30:55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胡丽华 李中迪 杨唯 点击: 评论:0

开阳经济开发区以磷延链,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规上企业工业年总产值跃升至276亿元——

一块磷石“链”动百企

  四月的开阳,春暖花开。

  站在开阳经济开发区4楼办公室远眺窗外,李龙正的目光停留在分列建材大道两旁的两家上市公司——

  左边是开阳本土成长起来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右边是引进落地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中伟股份开阳产业基地。

  作为开阳乃至贵州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两家企业的发展备受瞩目。

  李龙正现任开阳县园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工信局局长,既是两家企业的“服务员”,更是开阳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斗员”。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有关磷酸铁锂等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最新信息。

  开阳是我国三大磷矿主产区之一,已探明磷矿资源储量达19亿吨。当地对磷矿的开发,在1958年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就已起步。

  长期以来,以黄磷为代表的基础磷化工产业,成为开阳磷矿开发的代名词。但随着化肥、洗衣粉等下游产品的相对过剩,开阳磷化工产业进入蛰伏状态。

  怎样使量大的磷矿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个问题一度成为开阳的发展之问。”李龙正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兴起,“左磷右锂”彻底改写了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2019年,开阳县拨云见日,定下磷化工产业发展方向——从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料产业逐步转为高附加值的精细磷化工、新能源材料产业,构建现代化工产业体系。

  而早在2011年就成立的开阳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开阳磷化工产业的核心。安达科技正是经开区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

  今年47岁的老员工钟建荣是安达科技磷酸铁生产一部的车间负责人。自1996年进入企业工作至今,他始终与“磷”相伴。

  “以前卖黄磷要看市场,行情好就多生产,行情不好就停机休息,生产粗放,管理轻松。”钟建荣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亘古不变时,转变悄然来临。

  “最开始听说老板带个团队在搞研究,要开发新产品,是一种叫磷酸铁的新材料,当年试产成功,还卖给了比亚迪公司。”钟建荣后来才知道,磷酸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

  从黄磷到磷酸铁的产品升级,让安达科技搭上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快车。从那时起,安达科技“一骑绝尘”,产值从2012年的不足1亿元飙升至2023年50亿元,成为开阳本土首家上市企业。

  安达科技在经开区奋战10年后,等来了邻居——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同为行业翘楚,中伟股份于2020年底在创业板顺利上市。

  而后,乘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产业巨头布局贵阳的东风,凭借巨量的磷矿石供给、磷化工产业基础等优势,宁德时代、邦盛、胜威凯洋、聚力生等近百家企业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接连进驻开阳经开区23.25平方公里的化工发展区域。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出更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开阳经济开发区借此跑出工业加速度——

  2020年,完成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06.07亿元;2021年增至154.3亿元;2022年,再增至234.8亿元;2023年跃升为276.78亿元。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1%、17.1%、23.9%、26.7%,年平均增速达19.6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开阳,以安达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是当地推进传统磷化工产业提质升级的生动实践。以高端磷肥、精细磷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的现代化工产业,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

  在新型工业化激发下,开阳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连续5年上榜“西部百强县”榜单,在贵阳新型工业化发展、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综合评分取得“双第一”的佳绩。

  过去一年,开阳再度延展产业链条,从新能源领域拓展至储能领域——引入贵阳市内第一座储能电站中电建储能,用时3个月全面建成并网,打开了储能新起点;引入启源芯动力公司建设贵阳市首家换电站,预计2座换电站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产。今年1至2月,开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28.7%。

  全力打造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和“中国·储能之都”,开阳凭借一块小小磷矿石催生出的产业链条,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变得更宽、更长。(记者 胡丽华 李中迪 杨唯)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产业动态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