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侗族非遗,赞文化之歌
2024年6月23日到6月30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24暑期三下乡活动”顺利进行。“萤火逐侗”团队8名成员赴贵州黔东南肇兴侗寨学习侗族传统文化瑰宝。来时皆是探寻文化的罗盘,去时也扬起了收获宝藏的船帆。
首先,萤火逐侗团队到达了位于贵州肇兴的侗寨。在这里,座座青山、潺潺流水无不汇聚在我们眼前。侗寨之美是打响文化学习与传承的第一枪,也是学习侗族文化的第一份动力。学习第一步,了解侗族。侗族是贵州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不仅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萤火逐侗团队从侗族服饰的侗绣,扎染和蜡染,侗族大歌等传统文化中学习侗族优秀传统文化。
(“萤火逐侗”团队与侗绣非遗传承人陆婷老师合影)
面对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萤火逐侗团队首先学习的是侗绣,通过了解得知,侗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它保持着相当完整的传统工艺。通过学习可以知道,侗绣采用丝线、棉线等不同材料,结合平绣、挑花、堆绣等多种技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刺绣作品。在陆婷老师的带领下,“萤火逐侗”的团队成员们,学习的是最简单的辫绣。然而,最简单的绣法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成员们来说,已经是及其复杂的来。同时,侗绣还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如采用天然染料、手工染色等技术,使刺绣品更加自然、环保。侗绣承载着侗族人的信仰与记忆,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刺绣图案的传承与演变,侗族人能够将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传递给后代。
(“萤火逐侗”团队所有成员所制作的侗绣小荷包)
在学习侗绣的过程中,萤火逐侗团队接触了扎染和蜡染,侗族的扎染和蜡染是两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手工艺,它们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它也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其中,绑扎布料是形成图案的关键步骤,需要匠人根据设计图案进行精细的绑扎操作。而团队成员们所使用的染料,是陆婷老师与成员们用纯天然植物栀子花与蝶豆花煮制而成。成员们将做好的侗绣小荷包浸在其中,上色后,拿出清洗吹干,最后形成独一无二的小荷包。而蜡染也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通过布料处理、点蜡、染色、去蜡等几个步骤。团队成员们更是做出,具有侗族特色的团队徽章。扎染和蜡染等一系列的学习,使成员们更加明白侗族非遗的复杂与精美。更加能够明白“非遗”这两个字的意义所在。这一刻传统文化的意义凝聚于心。
(“萤火逐侗”团队成员梁雯静学习蜡染时场景)
在即将结束的最后,萤火逐侗团队接触了迷人的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分为多种类型,萤火逐侗团队学习了叙事大歌敬酒歌。老师宛转悠扬的歌声使我们难以忘怀。通过侗族大歌,我们可以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感受侗族人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侗族大歌的底蕴始终在我们心中荡漾。
(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陆成贵老师表演侗族传统歌曲——《天星明月》时场景)
短短一周的学习,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留在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还在继续,努力耕耘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信仰。
(通讯员:晋熙 吴椿 图:祁薇 覃士薇)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