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文化时评】中国网络文学入大英图书馆引质疑,“出海”网文仍需乘风破浪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9-29 02:24:27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孙庆云 点击: 评论:0

 近日,以《赘婿》为代表的16部中国网络文学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该消息随后在网络引发讨论,夸奖的声音不绝,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批评和不理解。

特别是,收录进的中文馆,藏品包括450多块中国甲骨文,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印刷书籍《金刚经》。稍一对比,便有人提出质疑,网络文学“出海”虽然起到了文化输出的作用,但是作品质量良莠不齐,顶着中国文学的名义,走出国门,到底是该喜该忧?

所谓“网文出海”,指的是网络小说走出国门,受到国外读者喜爱的一种文化现象。近两年,倒是经常被提及。

经过二十多年的野蛮生长,网文在中国迎来了爆发期,“言情”和“玄幻“两大文学主题开路,一手招来东南亚、北美等地区的读者。它在国外影响力有多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报告》提到,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与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驾齐驱的“世界文化奇观”。

然而,高影响力并不等同高口碑,对于网文的批评,也不少见。知乎上甚至建有相关话题,来探讨“网络文学是文学的堕落还是新生?”

挑刺的反对者认为,网络小说出身于开放、低门槛的互联网平台,比我们印象里的通俗文学还要“通俗”。它看起来和传统文学大相径庭,往往自带“爽点”,目标受众明确,更像是一款被定制的商品。

更何况,网络空间好像人人皆可成“作家”。敲敲键盘,打打字,一部上万上十万上百万字数的小说“应运而生”。不管前后逻辑是否连贯,也不用讲究文学性,洗稿抄袭等违背原创性的行为更是构成了网文写作的“重灾区”。

这样写出的劣质文章,没有倾注作者的心血,说白了,就像“注水”的词藻堆砌。一经改编成影视剧,问题进一步凸显。

而另一方,追捧网络文学的支持者则认为,文学“通俗”不是错,优质的网络小说也可以成经典作品。80后及90后这代人是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自小跟互联网一起长大,可以将写作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主题天马行空,风格灵活多样,给文学创作导入了鲜活的“想象力”。

双方说法,当然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其实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还是得交给时间,任何标签都不能直接定义某种写作方式、风格、内容是对是错,孰好孰坏。历史足迹往前推,在唐诗后出现的宋词,在宋词后出现的白话文,在白话文后出现的武侠小说……都曾被当成“洪水猛兽”,获得一代人的“差评”。

现如今,我们不能因为一部作品是“网络文学”,就对它抱有偏见。反过来,也不必因为它在网络上连载,粉丝多,关注度高,就疯狂点赞。不刻意捧高,不有意贬低,营造出一种适合优质文学生长的创作环境,读者才有好书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才能更加饱满。

另外,网络文学目前所遭遇的种种争议,对这一行业的作者来说,不完全算是闹心的事。它在发出提醒,即便作品走出国门,成功“出海”,仍旧有此起彼伏的“波浪”挡在前面:你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该临阵脱逃,急流勇进,交出“硬”作品,才是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徐珩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