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让青年乡土文化能人振翅飞翔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1-12 22:03: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克修 点击: 评论:0

 王克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青年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建设者,青年乡土文化能人是指扎根基层、在文化领域拥有专长的各类青年人才,可分为工艺美术类、表演艺术类、文学创作类、通俗文化研究类、文化传承类、文化活动组织类、公益性文化类和综合类等类型。应充分发挥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在乡村文化振兴、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中的作用,让广阔乡野成为他们施展才干的舞台。

建立让青年乡土文化能人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

基层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领导,积极为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加强组织统筹。成立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工作指导委员会,提出培养青年乡土文化能人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培养规划,并抓好落实;组建各类人才协会,开办专门培训机构,提高青年乡土文化能人技能和素养。

制定认定标准。根据各类乡土文化的特点,制定乡土文化能人认定标准。开展“乡土文化能人”评选工作,从中发现能人、培养能人,提高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创新管理机制。开展青年乡土文化能人资源调查,建立青年乡土文化能人资源信息库,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人能人”政策,为青年乡土文化能人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青年乡土文化能人队伍发展壮大。比如隆回县委、县政府2011年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将漂泊在外多年的袁树雄邀请至隆回县文化馆,担任服务基层的音乐创作专干和乡村歌手。袁树雄创作演唱的歌曲《早安隆回》刷爆朋友圈,已在全网收获超200亿播放量。这首原创歌曲生动展现了隆回特色文化,充满了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了当地群众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广大受众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充分发挥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把自然呵护得更加自然,需要将永恒的文化艺术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应将乡土智慧与创意设计结合起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借鉴外省先进经验。2022年5月,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乡村振兴局、浙江省文联共同印发《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实施“文艺村长”制度。“文艺村长”驻村,承担着参谋员、组织员、辅导员和宣传员的角色,不仅要协助所驻村挖掘、展示、弘扬乡村文艺文化资源,帮助培育组建特色文艺团队、培养文艺骨干,还要以文艺形式帮助所驻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农产品等宣传,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可利用美育等元素促进乡村传统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创新,比如引导手工艺文化产业吸收流行审美元素,针对现代市场需求丰富制作题材,打造特色文创品牌,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村民的可持续收入来源。

培育乡村青年非遗文化传承人。通过资金扶持、导师辅导、培训交流、成果展示、宣传推广等举措,支持一批乡村青年非遗传承人打磨技艺、带动就业创业、培育特色产品和品牌,推进传统工艺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

大力扶助青年乡土文化能人成为数字乡村传播主力军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应大力扶助青年乡土文化能人掌握数字技术、提升互联网思维、变身“新农人”,将手机变成“新农具”、将直播带货当作“新农活”,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中一道新风景。

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全面推动《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规划落地落实,努力培育一支具有数字思维能力、服务农业产业数字化与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和青年乡土文化能人队伍。

强化品牌活动引领。比如湖南省商务厅以举办全省直播带货暨短视频大赛为契机,推动构建集视频拍摄制作、人才培训、营运管理、供应链组织、网红孵化、赛事承办、公共品牌打造、文旅推广、新电商产销对接等业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流量+网红+产业”高效联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为政府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参与其中。各地青年乡土文化能人可在短视频和直播中充分展现美丽乡村的地域风情、文化韵味、特色农产品,推进富有地方特色的“数商兴农”专项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二级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时评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