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排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均创新绩
创新赋能持续增强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记者日前从省科技厅等部门获悉,2023年,贵州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全国第24位,为历史最高排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99%,为历史最高,较上年增长0.06个百分点,“科技入黔”加快推进,142名院士到贵州开展科技合作,创新赋能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成效明显。启动建设黔灵实验室,贵州大学联合国家天文台共建中低频射电天文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开展主要矿种产业链科技支撑战略研究,提交找矿靶区16个。以“赛马制”组织锂资源高效分离提取技术攻关,制备出成本不超过9万元/吨的电池级碳酸锂。编制6组21种矿种“富矿精开”创新链图,为“富矿精开”精准提供科技支撑。页岩气开采单井试采产量提高20%、投资成本下降10.8%,产量2.02亿立方米、增长67.75%。小型化、多功能山地智能农机田间试验成功,效率比普通农机提高3倍以上。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5.8,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2.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2%。
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有新突破。在农业领域,建成高标准农田180.96万亩,“油研2020”推广超过132万亩,示范推广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80万亩。在工业领域,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总产值达到696亿元、同比增长11.6%,新增六氟磷酸锂产能1万吨,新增新能源累计装机101.9万千瓦。在建筑领域,全省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分别达到24.4%、86.2%;推广磷石膏建材应用项目305个,消纳磷石膏225万吨。在旅游领域,建设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打造智慧旅游景区,“一码游贵州”平台累计访问量达5.5亿次、总用户4071多万人。在数字领域,累计引进培育新兴数字骨干企业52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7.2%,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达到14.48亿元。
创新平台进一步提质。成功重组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7家,新增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贵州科学数据中心的FAST数据中心主体结构封顶;组织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重组,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大成果转化基地在开阳县开工建设;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进入实质性运营。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2023年,贵州调整财政资金支出结构,累计投入近3亿元,激励近792家规上工业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有效推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3.22%。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980亿元。第六轮“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促成20余家省内重点企业与北航、北理工、哈工大、中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紧密联系、达成实质性合作。
贵州将强化科技工作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四个面向”,一手抓有基础有优势的科技攻关、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聚焦主战略主定位,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产业发展需求集聚运用省内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推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在煤炭地下气化、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记者 岳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