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的能量还在持续释放,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如何更好地将非遗文创产业与“村超”经济相结合,实现双向赋能呢?
5月16日,在220余名职业院校参赛选手沉着冷静比拼“指尖”技艺时,黔东南州凯里苗侗风情园道德讲堂内嘉宾齐聚,一场“非遗文创产业与贵州村超双向赋能”专题研讨会金句频现、干货满满。
“村超”的火爆,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出圈前的5次尝试,没有一蹴而就,只有百炼成钢。”贵州村超传播总策划欧阳章伟从“村超的传播”“村超的超经济”“村超三步走战略”等方面全方位剖析,用“超战略”“超文化”“超共享”“人民性”“超传播”“超品牌”六个关键词,给出了“村超可持续”的信心之源。
贵州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高校旅游类专业教指委委员金颖若,分“我之狂欢,人之景观”“农乐人生,轻松生活”“全民文化,自主生产”“主客共享,良性互动”“大家动手,大众传播”“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六个方面,从学理层面分析和探讨了“村超何以能出圈,又如何长出圈”。
非遗文创产业与“村超”经济的结合,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对话交流环节,贵州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系主任胡瑞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国家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正云,榕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国锋,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李天翼,贵州省管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郑波,黔东南州管专家、凯里学院民族研究院原副院长曾祥慧,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非遗学院执行院长秦贞铮,贵州省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禄颖,八位嘉宾立足实际、倾囊分享。
“文化传播,载体很重要”“村超可持续,产品是支撑”“非遗文创设计,应有民族元素”“非遗文创产业,急需专业人才”“非遗文创,还要与时尚、行业、场景结合”“非遗加持,‘村超’才能走得更远”……
台上亮点频频,台下掌声阵阵,大家联系自身研究、观照创业实践,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纷纷为非遗文创产业与村超经济双向赋能送上“金点子”、谋出“新路子”。
据悉,研讨会由省职业教育学会主办,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省职教学会民族文化专业委员会、省文化旅游职教联盟、贵州银绣染民间技艺传承产学研联盟承办。会上还启动了村超非遗文创设计大赛,向凯里市苗族银饰锻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潘雪、中国甜美苗家女歌手杨祖桃颁发了大赛宣传推广大使聘书。
记者了解到,作为村超非遗文创设计大赛承办方之一,黔东南职院一直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主动引进知名苗绣、银饰企业合作办学,聘请10余名省级技艺大师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同苏州工艺美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时尚苗绣”“首饰设计实务”“融创·苗韵”主题教学,不断提升高质量黔匠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推动苗侗文化、银绣染技艺走向产业高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