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野生猕猴为何能和贵州群众交上“朋友”?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14 14:38:1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作者:龙章榆 点击: 评论:0

  “在贵阳市主城区有座黔灵山,生态环境很好,绿树成荫,上千只野生猕猴生活在这里,数万只飞鸟在这里栖息,每天三四万市民游客到此休闲游览,一大乐趣就是看野生猕猴,有些市民还和猕猴结了‘对子’、交了‘朋友’……”6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专场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举了一个案例,表示这是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生动写照。

新闻发布会现场。赵一帆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赵一帆摄

  近年来,贵州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邱祯国在发布会上进一步介绍,贵州近年来从两个方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一方面,贵州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在产业发展上,贵州对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无论有多大经济效益,坚决不做,牢牢守好“绿色门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磷化工、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电动贵州”建设,提高发展的“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另一方面,贵州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贵州坚持铁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保问题得到解决;加强乌江等重点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和管控,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石漠化面积近十年来减少了一半。

  与此同时,贵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创建了环保法庭,成立了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林业碳汇、碳票等试点;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举办了12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持续向世界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

  当前,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最多,动植物种类全国第三。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1000多亿立方米优质水源……全省上下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