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读方志 行贵州 | 五部县志里的荔波身影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13 16:47:02 来源:当代先锋网 作者:覃明芬 点击: 评论:0

  “世界自然遗产地,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荔波,是贵州省首个申报成功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 5A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荔波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

  荔波本意是美丽的山坡,是一个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的全域旅游资源富集县。在荔波,可以领略“三色”即绿色、红色、特色。绿色为自然生态之美,其中小七孔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精华部分。红色为红色文化,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文化特色为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四大主体民族传统文化

1 小七孔景区东大门。  图片源自《荔波县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png

  小七孔景区东大门。图片源自《荔波县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

  小七孔景区因小七孔古桥而名誉世界。据《荔波县志》记载,小七孔古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交通要道,横跨响水河。桥长40米,宽2.2米,高5.5米,桥体取拱形,结构玲珑。昔为沟通荔波至广西的重要桥梁,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植物,古色古香的桥下是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 桥首原存石碑两座,一为《修碑》,铭筑桥功德;一为《万古兴桥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联句。桥腹七孔,俗称“小七孔古桥”。景区内主要有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石上森林、野猪林、水上森林、天钟洞、卧龙潭、鸳鸯湖等21个景点。

2 小七孔桥。图片源自《荔波县志(1978-2008)》.png

  小七孔桥。图片源自《荔波县志(1978-2008)》

  荔波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是晚清郑珍的《荔波县志稿》,其次是苏忠廷主编的《清光绪荔波县志》十三卷,民国时有潘一志主编的《荔波县志稿》九卷,之后有1998年蒙忠福主编的第一轮《荔波县志》,2017年邓贤海主编的第二轮《荔波县志》。五部县志,全面记述了荔波历史的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小七孔景区。

  知县苏忠廷编纂的《清光绪荔波县志》记载荔波八景,即东郭晓烟、南堰奔涛、西峰霁雪、北郊落日、樟江夜月、沙市围渔、梨井春光、洞天消暑。荔波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一为小七孔鸳鸯景区,二为大七孔地峨宫景区,三为水春河峡谷景区和一条樟江风光带及一批人文景观组成。小七孔景区秀丽奇绝,响水河涓涓流水像首流动的抒情诗;鸳鸯湖碧水澄澄、浓荫深深。是个静谧、美妙的喀斯特地貌上的湖泊,绿水上的迷宫;漏斗森林中的野猪林和水上森林景点,在世界上的自然风景中独具一格。

  荔波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2022年省委决定把荔波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利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资源、客源、服务”做文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五个对标”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工作经验获批示肯定,并列入中国改革2023年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2023年,小七孔景区游客突破620万人。

  在小七孔景区,可以全程领略荔波全域旅游。到神秘的瑶山古寨,尽可体验纯朴的瑶族风情,参加瑶族长席宴用餐、看表演、篝火晚会、泡瑶浴、购买瑶族特产等。不少荔波人早起出门的第一件事,是去牛肉粉店品尝一碗现割牛肉粉。

3 长席宴。 图片源自《荔波县志(1978-2008)》.png

  长席宴。 图片源自《荔波县志(1978-2008)》

  尝美食可以去逛荔波县城美食街、荔波古镇等,入住荔波古镇民宿也是不错的选择,荔波古镇是融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艺术、贵州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展演为一体的,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

  《荔波县志》记载,荔波于秦王嬴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为象郡毋敛县地。“唐建制、宋建荔波州、清乾隆二年建石城至今”。荔波石城始于清·乾隆二年(1736年),建于蒙石里,城墙周长五百四十六丈,城墙高一丈八尺五寸,建有东旭、西成、南薰、北拱四座城门及四门炮楼。同治五年(1866年)毁于兵,同治九年(1870年)知县钱壎添设东门月城,其城墙周长约三十余丈,高可一丈六尺,中掘一泉,四周围以石,并筑石梯数十级,名曰:永济泉,便民汲食亦以资保障焉。

  荔波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南昌起义功臣蒙九龄、抗日空军英烈全正熹、抗日殉国将领杨家骝、抗美援朝英雄金朝贵的故乡,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现有邓恩铭故居、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打响贵州抗日第一枪的黎明关旧址等革命遗址20个,是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厚重荔波》《荔波县革命老区六十年》《红色印迹》《板寨村志》《荔波县传统村落志》等书籍记载,在红军时期,荔波是红军首度挺进贵州高原的第一个县。红七军一二纵队3000多人在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率领下于1930年4月16日在板寨会师。红七军第一、二纵队到达板寨后,经授权由陈豪人在板寨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会议决定施以远距离奔袭,出敌不意,夺取榕江。

  永济泉是荔波县城至今保存最完好、文化底蕴最厚重的名井,《荔波县志》记载永济泉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知县钱埙为防城里断水而掘。泉系平地凿一深穴,呈圆桶形,直径6.2米,深10.2米,料石砌成。永济泉曾为县城居民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它的名字和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夏天,惊险刺激的水春河漂流很受欢迎。 水春河风景区全长13公里,是樟江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是樟江风光最为秀丽的一段,以布依族古寨水春寨而得名。源起月亮山原始森林, 向西流经荔波县城。水春河由险峰、峭壁、洞穴、沙滩、急流、缓滩、密林组成了二十九道独具一格的峡谷景观。在漂流的同时,还可领略布依族、水族文化魅力。

4 水春河漂流。 图片源自《荔波县志(1978-2008)》.png

  水春河漂流。 图片源自《荔波县志(1978-2008)》

  荔波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36%,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是四大主体民族。水族和布依族有自己文字,目前荔波档案史志馆水书有9437册。其中25册水书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布依文896册,其中17部获《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贵州省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最多的县份。2022年11月2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贵州省水书文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荔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得到充分体现。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