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文化中国行 | 晚清外交官黎庶昌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10-29 15:33:44 来源:当代先锋网 作者:舒畅 点击: 评论:0

微信图片_20240530092121.jpg

 

黎庶昌,贵州“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如今在遵义新州镇沙滩村,其故居仍然保存。光绪七年到十六年黎庶昌两度以钦差大臣身份出使日本的经历,使得这座宅子也称“钦使第”。倚山而建的三进院落,如今已是黎庶昌及沙滩文化的纪念馆。

 

1729157340479134.jpg

 

但日本并非黎庶昌“走向世界”的第一站,在此之前,黎庶昌还曾任外交官驻西欧各国,成为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杰出代表之一。光绪二年(1876)冬,郭嵩焘出任驻英、法两国公使,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外国派出常驻的使臣。黎庶昌经同为贵州人的丁宝桢举荐,调任三等参赞随行赴欧,从此开始外交官生涯。他们从吴淞口出发,坐船经香港、新加坡、锡兰,渡红海,越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绕过葡萄牙南段进入大西洋,在英国南部阿母敦(今南安普敦)登陆,最终抵达伦敦,行程3万公里。

 

此后5年间,黎庶昌曾任职于伦敦、柏林、巴黎和马德里,游历西欧十国,并撰写《西洋杂志》8卷,记述各国政教风物、民情习俗,被誉为19世纪西洋风俗画卷。此书国内数度印行,近世还有巴黎出版的法文译本。

 

当代学者、著名出版人钟叔河在其题为《一卷西方风俗图——黎庶昌的<西洋杂志>》一文中说,《西洋杂志》面世之时,“徐继畬、林则徐、魏源等人编著的世界地理书籍流传未广,斌椿、志刚等人关于西方世界的报道少为人知,欧洲还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了解的世界。”而《西洋杂志》这部书“既反映了英法德西等国的政俗民风,又介绍了许多外国的地理知识,在十九世纪80年代起了帮助人们打开眼界的作用。”

 

1729157360370386.jpg

 

光绪七年(1881)冬,黎庶昌调任驻日本国公使。3年后,丁母忧回故里,创修拙尊园,广积藏书。光绪十三年(1887)冬,再度出任驻日本国公使。此期间,他广交日本朝野文士,声誉日隆。他搜求流落日本而国内失传的我国古籍,辑印《古逸丛书》200卷,印制精美绝伦,轰动国内学界。又刻印中日文士唱和的诗文集《黎星使宴集合编》《黎氏家集》40卷。他把贵州边隅的地域文化,推介到东瀛,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黎庶昌悉心探求富民强国之道。受日本“明治维新”的鼓舞,他曾向朝廷上《敬陈管见折》,主张“整饬内政,酌用西法”,提出革新方案,但遭拒绝。后来因上奏折附片请建“郑莫诸公祠”而被降官三级。以道员资格出任川东兵备道兼重庆海关监督。他在重庆办实业,修云贵会馆,建公园,创办致用书院;出资开办洋务学堂,培养并派遣学生赴英、法留学。他还接纳一些门生,使沙滩文化流播蜀中。

 

黎庶昌专攻古文,也研治地志及目录学,著述甚丰。他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取法于郑珍和曾国藩,出国后的作品更是内容丰富,风格遒劲。《卜来敦记》《游日光山记》《奉使伦敦记》等数篇文章被多家选本收录,成为近代散文名篇。

 

在研究贵州历史文化,或者对贵州文化感兴趣的人心中,遵义市新州镇沙滩村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至于原因,自然就是这片土地所滋养出来的“沙滩文化”。晚清百余年间,沙滩村涌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学者、诗文作家、艺术家数十人,有著作200多部,内容涉及经史、诗文、音韵、地理、训诂、版本目录、科技、金石、书画等领域,辉煌一时。《贵州通志·艺文志》里说,清代贵州的著述中,沙滩人和受沙滩人教育与影响者的著述占三分之一——难怪民间有谚语:“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

 

沙滩村里的禹门寺,最初叫沙滩寺,由黎氏家族创建。当年的黎氏家塾就设在这里,“沙滩文化”代表人物郑珍、黎兆勋、黎庶昌等都先后在这里求学。这座读书堂招纳族人及乡里子弟,历时300多年,培养出大批人才。除了禹门寺里的家塾,沙滩村还有沙滩文化奠基人黎安理的书房“锄经堂”,其长子黎恂曾从浙江购回几万卷图书陈列其中供人翻阅,郑珍、莫友芝、黎兆勋、黎庶昌等都在其中领受书籍的恩惠。如今的锄经堂是黎氏后裔黎培礼的住房,看起来只是普通的农舍,然而它却滋养了一个半世纪之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贵州先贤们。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