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着拍着,一抬头就看见了兵马俑的脸上有指纹,那是2200年前,制作兵马俑工匠的指纹。你能想象当看到这个景象的时候,我就踩在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文物摄影师赵震在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还会激动得流泪。
时间会消散,但是历史会告诉现在的人们,那些真实存在过的灿烂文明,就在我们与他们共同生活的这片沃土上,中华文化仍然保持着那可以触摸到的温度,以及震颤人心的力量。
何以发轫,一览千年
1972年12月下旬的某天上午,河南省安阳市西郊小屯村农民张五元,因制作煤球需要黄土,便到村南路边的小沟里挖土。几锨下去,土色逐渐变深,其中夹着一些小的骨片,上面画着奇怪的符号,新中国成立以来殷墟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发掘由此开始。
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展示的出土文物甲骨文。图|图虫创意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透视了三千年前殷商社会的历史。由此,世界史学界曾将殷商视作中华文化的发源点。而事实上,我国的文明起点应该更早。
我国史籍习惯性将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中国古代史料文献对于炎黄描述多有神话色彩。因此,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需要更多考古学和历史学依据。
2007年11月29日,考古人员宣布,在距离杭州市18公里外的良渚遗址核心区域,一座290多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被发现。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标志着这一时期礼制的出现和阶级分化;埋藏地下、储量可观的炭化稻米,印证了这个时期水稻已被驯化,农耕文明出现;丝织、黑陶、木器等手工业遗存成为社会分工复杂化,商业萌生的写照;大型水利工程,不仅代表着此时建造能力的飞跃,同时也证明了大规模的国家社会在此时形成。良渚古城出土的一切都证实了,500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已经形成了人类早期文明。
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印证了中华文化5000年文明史的真实存在。2019年,良渚文化遗址成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实际上,中华文化的源头又岂止于5000年前的良渚。近些年,我国大力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探寻中华文明究竟于何时何处发轫,解答了关于“何以中国”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村落渐为邦国,线条终成文字,祭祀催生礼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断、兼收并蓄的特质逐步确立,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基石就此筑牢。
穿透时光,传承古今
公元1573年,中国农历癸酉年,10岁的小皇帝朱翊钧在登基半年后开始启用自己的年号——万历,从此开始了对这个国家48年的统治,明王朝也从此开始了历史的转折。朝代的更迭似乎影响不了勤劳的人们,据明朝都城1700公里外的西南要会——泸州,解甲归田的武举人舒承宗采集了泸州城外五渡溪黄泥,开始建造酿酒的窖池。
45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古窖池里依旧能每年酿出好酒,每年农历的“二月二”泸州城里的人们依旧以最盛大“封藏大典”的方式纪念着酿酒的先人们。
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古代人类文明并没有延续至今,只留下伟大的建筑和众多解不开的谜团。值得骄傲的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传承到了今日。
很多国内外学者总结,华夏文明得以不间断传承的原因,不仅得益于中国自古以来拥有的大一统思维,为文化一以贯之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同时中国文化特有的开放、包容内涵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加广博、宽厚的沃土,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韧度。
白酒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一杯酒的传承可以洞悉中国文化穿透千年时光,传承至今的秘密。
公元1324年,元朝人郭怀玉发明了甘醇曲,中国最早的大曲酒从泸州开始流芳数百年。时光流转,历经699年岁月沧桑的古酿造技艺被完整地保存下来。随后“舒聚源”酒坊创始人舒承宗不仅继承了当地原有的大曲酒生产工艺,还建造了窖池群,酿酒事业从此在泸州兴旺发展起来。
时至今日,当年的古窖池群,也就是现在被人们所共知的“1573国宝窖池群”,持续酿造450年仍延续传统酿造技法,传承了旧时光的味道。
一杯酒便可传递数百年,足见中国文化传承体系的稳定性。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承的问题,手艺要传给下一代,宝物也要留给后辈,传承也就有了方法。
比如,泸州老窖以严密的传承人制度,悉心保护、传承、发展着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技艺流传至今,离不开24代泸州老窖酿酒人秉承匠心精神以“师徒相承、口传心授”;持续450年不间断使用至今的国宝窖池群,离不开泸州老窖从上世纪开始对文物的保护和基于窖池的研究工作。
“活态”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大特点。就像450年传承至今不间断使用的1573国宝窖池群,经数百年培养的微生物菌群,造就了泸州老窖独特的风味;699年传承不间断地酿造技艺实则是中国酿酒文化演变的一个侧写,因此也被称为“活态双国宝”。传承数百年,使用不间断,技艺不失传,让“国宝”“活着”就是对历史与文化最好的守候和敬畏。
今年是1573国宝窖池群迎来持续不间断酿造450周年,在“2023年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上中国文物学会发来贺信,对泸州老窖在文化传承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祝贺,并表示将同泸州老窖携手并进,将文化遗产保起来、活起来、传下去,让古老的窖池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光彩。
传承手艺,保护遗迹,让文化“活下来”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达到的共识,活着的文明说明中华文化自有活力,让我们有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活下来”的文化,让我们可以穿越古今,包揽时代。就好像,我们今天听的昆曲《牡丹亭》是否还是汤显祖当年所听韵律,白居易是否也曾和我们一样撑起油纸伞漫步西湖,又或者今天的泸州老窖是否还是舒承宗所酿美酒那般醇厚。
赓续“文化”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中华民族的自信,一定程度上就来源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而推动中华文化复兴,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下的必选动作。
因此,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让璀璨的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意义,才能更好地赓续“文化”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泸州老窖集团及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诵读2023年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祭文。
就像每年在酒城泸州凤凰山麓举办的“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封藏大典上,声声古乐,泸州老窖人以传统礼仪祭拜先祖,感恩祈福,表达了泸州老窖人传承酿制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初心和匠心。
这种富有仪式感的方式,表达了现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遵循和敬畏。泸州老窖以庄严肃穆的祭祖仪式、传续仪式、春酿封藏仪式表示对农耕传统、自然酿造的坚守和虔诚,这是极为典型的中国文化叙事,同时也通过隆重的仪式,表达对于坚守文化传承的庄严承诺,同样教化后人。
不断完善传承仪式和传承体系,增加历史感和厚重感,能够激起人们保护和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
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不仅使得文化遗产更好地造福当代,也能让文化遗产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这样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望,可以带来文化的认同、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励,引导我们走好今天的路。同时,努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正当时。
共叙中华文化记忆,历史告诉了我们,何以中国的答案,如今我们也要用文化书写“何以往之”的未来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