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西藏项目进展如何?每年开展7至10项田野考古工作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9-04 11:24:06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赵越 点击: 评论:0

  2020年,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了《西藏考古工作规划(2021-2035年)》,同意西藏考古工作纳入到“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中。那么,“考古中国”西藏项目进展如何呢?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李林辉介绍,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文物局有力指导下,从2021年开始,西藏文物部门组织西藏、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浙江、湖南、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家文物考古科研机构,按照国家文物局提出的“考古中国”项目要求和“西藏考古规划”重大课题和重点项目计划,每年开展了田野考古工作7至10项。

  “考古中国”西藏项目以“建立旧石器时代晚期到吐蕃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框架和绝对年代体系,运用考古材料来证实历代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治理”为总体目标,“构建西藏考古学文化体系、丰富早期中华文明研究内容,探索西藏历史时期考古学特性、构建起以考古材料为主线的西藏古代史”为重点任务来开展。

  最近两个年度的“考古中国”西藏项目的工作安排,主要围绕“西藏高原早期人类的起源与迁徙”“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区系类型”“西藏早期金属时代考古学文化框架与早期复杂社会的起源研究”“吐蕃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四项重大课题进行。

  日土县夏达错遗址、噶尔县切热遗址、班戈县各听遗址、革吉县梅龙达普洞穴遗址项目的开展,为“西藏高原早期人类的起源与迁徙”、石器技术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获取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夏达错、切热两处遗址,为距今1万至7千年期间的全新世早期狩猎采集者开拓青藏高原历史,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证据,同时填补了西藏考古缺乏距今1万年至5千年期间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的空白。

  康马县玛不错、察雅县比果哇两处遗址,极大地丰富了“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区系类型”的内容。比果哇的文化面貌,基本与卡若文化一致。而玛不错遗址,是迄今所知西藏中部距今5千年至4千年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址反映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作物经济、陶器风格、装饰品、人群基因等,充分展示了这一阶段青藏高原人群与中国华北、南亚等区域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探讨中华文明共同体的形成研究,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信的佐证。

  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第一期文化、革吉县梅龙达普洞穴遗址等的考古发掘,填补了距今4千至3千年期间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的空白,展示了基本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内不同考古学文化面貌的“多元格局”现状。

  格布赛鲁墓地第二期文化、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乃东区结桑墓地的发掘,为“西藏早期金属时代考古学文化框架与早期复杂社会的起源研究”增加了更多可信的实物资料。这些材料反映了大致同期、但不同区域内各自发展起来的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轨迹。

  当雄墓地、曲水县温江多遗址发掘是“吐蕃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重大课题之下的重点项目,这项工作,开创了吐蕃核心区域内高规格墓地、宫殿和寺院建筑遗址科学考古工作的先河,为推动西藏的吐蕃考古学研究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该项目为吐蕃地方政权与唐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综合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学视角和佐证。”李林辉表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