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全省农村供水管网建设超5万公里,1640余万农村人口用上规模化供水——
大水网 惠民生
统一供水管网牵进村里,家家户户用上大水厂的自来水,这是今年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白石岩乡湾坪村2009名村民的头等喜事。
“干净又方便,用上自来水真是好。”谈及现在的供水,村民们脸上挂满了笑容,赞不绝口。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供水事关群众生活,更折射出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我省农村供水管网建设长度超5万公里,全省1640余万农村人口用上规模化供水。
紫云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多为高山沟谷地貌,碳酸盐岩层占比较大,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而地处大山深处的湾坪村,因为没有稳定的水源,小水窖一度成为当地群众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过去我们村每家都有一个水窖,容量从几立方米到几十立方米不等,雨季山上的水井积满水后,家家户户就把水引进水窖储存起来,容量大的窖储存的水够吃上一年。”湾坪村党支部书记姜天兴介绍。
为改变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情况,2022年底,紫云自治县开始进行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对白石岩乡供水工程和宗地镇供水工程进行建设,将专供城区饮用水的三岔河水厂富余的水调往两个乡镇。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24年5月,总长380多公里的管网将三岔河水厂和白石岩乡、宗地镇联通起来,并惠及沿线五峰街道的板香村、中心村,总共惠及25个村、1.3万余户近6万人,替代了两个乡镇5398口小水窖,彻底终结白石岩乡、宗地镇以往靠天吃水的历史。
“2021年以来,紫云累计投入资金超2.8亿元,建设了白石岩乡供水工程、宗地镇供水工程等46个农村供水保障项目,改善10万余人的供水条件。”紫云自治县水务局副局长顾向华介绍,该县目前还在建设板当、猴场等水厂,并进行管网延伸,全部建成后将惠及更多农村群众。
不仅紫云自治县,毕节市赫章县通过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解决了妈姑镇桃园村等7个村工程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的难题,提升了2187户10424人供水保障水平,995口小水窖供水模式退出历史舞台;黔南州因地制宜通过新建高位水池、提水泵站、铺设管网等举措,促使分布于该州惠水、长顺、罗甸3个县的462口小水窖全部清零,该州全面消除“小水窖”饮水……2024年以来,贵州农村供水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管网密布,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逐渐形成。贵阳市周边的供水管网也不断完善,更多农村群众喝上稳定水、幸福水。
“我们现在水量很大,水质很清亮,今年过年再不用为水发愁了。”在贵阳市清镇市卫城镇金旗村水淹组,59岁的村民林运高扭开水龙头,“哗哗”的水流便倾注而下。
金旗村地处高原山区,地势起伏大,村民居住地分散。此前主要依靠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供水,抗干旱能力弱,水源地水量减少问题凸显,一旦遇上干旱,只能通过政府送水保障生活用水。
2024年,为解决农村供水水源及管网问题,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财政部、水利部下达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支持县域小型引调水工程建设。清镇市积极响应、主动争取,在省水利厅的指导帮助下,作为全省唯一一个项目县有两个项目获得了中央小型引调水资金支持,即清镇市城乡供水工程(大麦西水厂供水工程)和簸箩片区供水工程。
“大麦西水厂管网已完成投资进度94%,簸箩水厂管网已完成81%。”清镇市水务局水务服务中心主任何元友介绍,2025年初,簸箩、大麦西两个水厂将开始动工建设,并将在当年实现供水,届时可惠及红枫湖镇、卫城镇、麦格乡等地的群众8万余人,清镇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100%,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将超过98%,基本形成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
为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强化规划引领,省水利厅在充分衔接《贵州省“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及指导市县出台县级农村供水管网建设规划基础上,组织编制《贵州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为各地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提供遵循。
一管清水,涓涓流淌,滋润了民心,提升了幸福。(记者 向莉君 通讯员 韦黎娜)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