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体育频道  
贵州“村超”: 草根足球踢出“世界波”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7-03 14:58:10 来源:当代先锋网 作者:姜春艳 点击: 评论:0

  2023年5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办的“和美乡村 足球超级联赛”正式开赛。比赛现场,20支由当地群众自发组成的球队,以及数以万计的观众,用激情和欢呼,点燃了夏日的激情,这一热火朝天的现象,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村超”,成为继贵州“村BA”之后的又一个现象级体育赛事。

640010-榕江县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足球比赛情景。李必祥.jpg

  榕江县三宝侗寨“村超”比赛情景。李必祥/摄

“村超”出圈 展现本土文化魅力

  “村超”,是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而贵州“村超”全称则为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

  球队以“村”为单位,球员在球场上个个是猛将。上到五十岁的阿伯,下到十几岁的高中生,都能上场踢进几个球。一到比赛日,他们就会放下工作和学业,来一场比赛。光看那十分接地气的球队名称——“忠诚村队”“场坝村队”,便能看出每个球员在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不参加比赛的村民也会自发组织后勤队、表演队和啦啦队,盛装出席,为自己的球队加油。

  全县仅群众性业余足球队伍就多达35支,注册球员1200余人。每到县里举办足球赛事,整个县城万人空巷,足球场边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足协杯、商业杯、个协杯、街道联赛等成了榕江人的足球盛宴和体育大餐。作为不折不扣的草根球赛,“村超”之所以赢得如此喝彩,除了扎根泥土的原生态气息,同样也散发竞技体育的魅力。球员们自带气场,盘带过人,临门一脚,行动果断。“彩虹过人”“头球入门”“世界波”等精妙绝伦的过人及射门场景,在“村超”的赛场上轮番上演,对抗激烈程度不亚于国际赛事。甚至还有外地球迷驱车1000多公里,奔赴现场,只为一睹“村超”盛况。

  “村超”踢出了“世界波”,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奏响了民族团结大合唱。“村超”,一球成名。

640011-村超现场场坝村啦啦队入场。李必祥.jpg

  村超现场场坝村啦啦队入场。李必祥/摄

体旅融合 民族文化大放光彩

  贵州“村超”并非近年突然走红,其爆火早有根源。

  此次因村超走红的所在地榕江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

  “村超”所在的三宝侗寨,是中国侗族地区人口最多、最密集,历史文化最悠久的侗族村寨群,被誉为“天下第一侗寨”,更拥有萨玛节、侗族琵琶歌等全国首批非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村超”的举办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与文化味。

  据1999年出版的《榕江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大学迁入榕江,同时将足球运动传入榕江,这项群众体育运动早已深深镌刻在榕江县人民的血液里。20世纪90年代,榕江村民在自制露天简易足球场踢球,被称为早期的“村超”。而后,当地先后举办过“古州杯”“古榕杯”“榕城杯”等足球赛,让这项竞技运动代代相传,至20世纪80年代,更有“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学会踢足球”的流传,充分诠释了足球在榕江县的地位,更折射出榕江足球运动拥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足球竞技水平。

  正是这种体育文化的浓厚氛围,为“村超”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021年,榕江县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

703515-2月3日,“村超村晚”文艺晚会音乐烟花秀。韦贵金.jpg

  “村超村晚”文艺晚会音乐烟花秀。韦贵金/摄

走出国门 现象级“IP”惊艳世界

  据榕江县“村超”办公室数据显示,2023年系列赛事,全网浏览量超580亿次。2023年5月13日至10月28日系列赛事举办期间,当地累计接待游客超5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86亿元。

  “村超”不仅收获了无数拥趸,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连中央主流媒体都到现场参与直播报道,名嘴韩乔生在现场解说后忍不住感叹:“这是深深扎根于土壤的足球狂欢节”!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盛赞:“中国贵州省,20支村民队参与的‘村超联赛’首场比赛已拉开帷幕,吸引数千观众到场观看。伟大的激情,伟大的比赛!”仿佛是一夜间,榕江和“村超”两个名词便飞入千家万户,从国内开始走向国外,成为一个现象级的超级“IP”。

  正当人们沉浸于激情四射的足球赛事,对“村超”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之时,“村超”还扩大了国际“朋友圈”。2023年9月,贵州“村超”与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英超)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开展培训课程和内容互动,并考虑筹办社区足球友谊赛。

  英超牵手“村超”的消息,让“村超”再度出圈。正如榕江县县长徐勃所说,“村超”是一扇门,让世界走进了贵州,让贵州走向了世界。

来源 |《贵州文旅》杂志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体育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