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跟着王阳明“重游”东山!一起领略圣贤笔下的绝美诗词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3-23 17:39:59 来源: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 点击: 评论:0

  近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与贵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共同整理推出的《我的1508 问道·十二境》阳明文化微纪录片火热开播,此剧采用年轻人青睐的“微综艺访谈+微剧 ”方式制作。其中,第十一集《东山遗韵》通过同游东山及古今对话的形式,带领观众重忆阳明故事,重温阳明心学。

  东山又称栖霞山,在贵阳市东门外,属云岩区。原有东山寺(已毁),摩崖、碑刻尚多保存。来仙洞(即现在的仙人洞)位于东山腰狮嘴中,自古为诗人墨客游玩、吟诗作对的景观。王阳明曾多次游历于此,留有诗篇《游来仙洞早发道中》《来仙洞》。

游来仙洞早发道中

  霜风清木叶,秋意生萧疏。冲星策晓骑,幽事将有徂。

  股虫乱飞掷,道狭草露濡。倾暑物晨发,征夫已先途。

  浙米石间溜,炊火岩中庐。烟峰上初日,林鸟相嘤呼。

  意欣物情适,战胜癯色腴。行乐信宇宙,富贵非吾图。

  “意欣物情适,战胜癯色腴。行乐信宇宙,富贵非吾图。”《游来仙洞早发道中》这首诗将王阳明谪居的苦闷和乐观的心态、看到美景喜悦的心情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写出了王阳明行乐人间不图富贵的豁达人生观。全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意,景、情、意在诗中交相辉映,巧妙地将王阳明深厚的主观情思蕴含在对景色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中,将王阳明乐观豁达的心境展现得生动传神。

来仙洞

  古洞春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霏霏。

  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

  壶榼远从童冠集,杖藜随处宦情微。

  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不归。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是对景物的描写,格调清新;后半部分看似写游人,实则表露自己思乡不能归之情。全诗写景色彩淡雅,写人寥寥数语刻画入微,人融于景中,诗情画意犹如一幅水墨画。“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不归。”王阳明喟然长叹,看似将“鹤”拟人化,嘲笑自己不能回到故乡,实则是将自己类比“孤鹤”,被一道无形的“石门”锁住久久不能离开。

  “顺境渡人,逆境渡心,现世的困难是心的问题。”在《我的1508 问道·十二境》中,王阳明如是说,这也告诉我们,人生的长河起起伏伏,痛苦与快乐交织,每个人都是生命的摆渡者,高处时渡人,低谷时渡心,迷茫时渡己,才是真正的智者。让我们跟着王阳明在贵州留下的诗篇,一起领略“阳明文化”的深厚内涵。

太子桥

  乍寒乍暖早春天,随意寻芳到水边。

  树里茅亭藏小景,竹间石溜引清泉。

  汀花照日犹含雨,岸柳垂荫渐满川。

  欲把桥名寻野老,凄凉空说建文年。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

  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

  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

  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著鬓毛。

南霁云祠

  死矣中丞莫谩疑,孤城援绝久知危。

  贺兰未灭空遗恨,南八如生定有为。

  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

  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

送客过二桥

  下马溪边偶共行,好山当面正如屏。

  不缘送客何因到,还喜门人伴独醒。

  小洞巧容危膝坐,清泉不厌洗心听。

  经过转眼俱成迹,多少高崖漫勒名。

  (陈静柔)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