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龙舟故乡 匠心传承!铜仁已连续举办13次全国龙舟大赛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5-18 16:05:47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申逸恺 点击: 评论:0

        端午前夕,在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江面上,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龙舟破浪而行,划手们齐心协力,奋力向前……

  铜仁碧江作为我国三大传统龙舟之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龙舟的代表。2009年1月,碧江区荣获“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2011年,碧江区赛龙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23年,铜仁市已连续举办了13次全国龙舟大赛。

  而对于铜仁碧江来说,划龙舟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文化的盛会。

  每逢端午,碧江区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以其独特的龙舟文化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吸引着八方来客。

  “龙头、龙尾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可以说龙头、龙尾是龙舟的灵魂。”张绍堂如是说。

  在碧江区锦江街道新庄村,村民张绍堂正忙碌着。只见他双手熟练地在一块柳木上划动,木屑随着每一个精准的刀锋飞扬。张绍堂是当地知名的龙舟制作工匠,他的祖辈们都是制作龙舟的能手。对于张绍堂来说,每一艘龙舟都是他与祖先对话的媒介,每一次雕刻都是对传统的传承。

  铜仁碧江的龙舟文化在几百年的演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据张绍堂介绍,制作龙舟的龙头首选水曲柳,因其木质光滑、耐腐、耐水,且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一件龙头作品的完成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每一刀、每一锤都考验着工匠的功力。龙头的神态,或凶猛或慈祥,都通过精细的雕刻技艺来表现,而铜仁碧江龙舟往往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打造龙舟。而龙舟的大小不一,最大的可乘坐100余人。

  资料显示,碧江区的龙舟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在铜仁碧江的龙舟不仅是竞渡的工具,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据了解,2009年铜仁市碧江区获得“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的称号,2011年铜仁碧江赛龙舟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将铜仁籍的陈元华、陈增能、刘雨宝、胡通云、张绍堂五位艺人,列入铜仁市碧江区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铜仁的龙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比赛。在日常生活中,龙舟也是当地群众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端午佳节之际,村民们都会自发组织龙舟队,进行划龙舟比赛,这已然成为了当地群众端午期间最为喜爱和积极参与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时至今日,铜仁龙舟已然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方土地多样性和深度交融的集中体现。

  碧江市民杨华是一位20多岁的侗族女孩。“我们这里不论男女都会游泳,从小就在水边长大,划船捕鱼,龙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杨华说道。

  “我们的龙舟队里有苗族、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成员,他们因共同的爱好——龙舟,走到了一起。”杨华表示,龙舟已经成为了这里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我们和其他当地的少数民族兄弟都早已认同并庆祝端午节这一汉文化传统节日。

  “在铜仁,划龙舟不仅是竞技运动,更是一种民俗活动。它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展现了多民族聚居下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杨华在采访结束时说道。

  值得肯定的是,铜仁市在发展龙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碧江母亲河——锦江河的生态保护。随着2017年《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的实施,标志着锦江河综合治理的开始,这也确保了碧江的龙舟竞渡活动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

  5月12日在锦江两岸,一行行龙舟穿行其中,随着舵手一声令下,鼓声震天,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浪而出。

  在铜仁,每一条龙舟,每一次竞渡,都是对传统的致敬,对未来的期待。

  在铜仁,欢呼声、欢笑声、水花声,伴随着龙舟前进的“鼓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在铜仁,龙舟早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成为了展现民族融合的和谐,传统工艺与现代热情的完美“文化符号”,更成为了黔东人民生动诠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申逸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