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那曲非遗之花开在指尖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4-17 15:19: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吴迪 点击: 评论:0

  ▲ 第三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现场 那曲市奋进办供图

  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西藏那曲,不仅有绝美的草原冰川和淳朴的人文风情,还有浸润匠心的民俗技艺和古老非遗。

  藏族传统编织和缝纫技艺历史悠久,其成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色彩搭配和纹样设计独特,散发着古朴而绚烂的艺术光芒。2011年,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巧夺天工的巴青牛毛帐篷到巴扎服饰,从“曲美果智”、塞白皮具到乌尔朵,如今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扶下,那曲人民让“非遗之花”在雪域高原绽放,也将“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春意融融,那曲市火热开展第三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其中,农牧民群众踊跃参与的编织缝纫技艺比赛亮点频现。

  据了解,本届活动已累计开展文艺文化类、语言文字类、小手拉大手类实践活动和生产技能类等各类比赛1.16万场次,参赛人数达11.8万,参与人数达152.46万。除了编织缝纫技艺比赛,还有皮具制作、酥油茶制作、磨糌粑、藏文书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摄影比赛等。

  在前两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展现“指尖上的美学”的优秀作品,也认定了一批手工艺人和非遗传承人,他们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如今的政策好,只要勤奋些,就能学点技能、增加收入。”那曲市安多县玛曲乡玛索日村牧户才珠说,在2022年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中,他创作了手工艺品“天安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作品获得了乡、村级手工艺品一等奖和县级比赛匠人奖。在第二届活动中,他制作手工艺品“红船精神”,再次获得了乡、村级手工艺品一等奖。他还喜欢把牧区的生活拍成生动有趣的短视频,与更多人分享西藏牧民的美好生活。

  出生于那曲市嘉黎县夏玛乡垂铅村的玛森,对传统藏式服装有着特别的感情,一心想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藏式缝纫技能、领略其独有的魅力。在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中,他获得了县、乡两级比赛的好名次,不久就注册成立藏扎噶传统商贸有限公司,年收入达38.7万余元,帮助解决11名群众的就业问题。玛森表示:“藏式缝纫手艺是老一辈留下的传统技能瑰宝,将藏式缝纫发扬光大,是我们年轻人的使命。”

  那曲市色尼区古露镇的昂卓姐妹通过熟练的编织技艺蝉联前两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编织技艺市级第一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她们在赛后组建手工技艺合作社,带领村里23名妇女学习手工编织技艺,人均增收上万元。色尼区香茂乡哈多村“曲美果智”编织手艺曾走上全国马拉松大赛的舞台,在北京、杭州、青岛等地亮相,摇身变成获奖选手脖子上的绶带。2023年,她们的编织作品还走进杭州,亮相亚运会。

  据介绍,“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深入挖掘非遗传承人,以“人人吃上技能饭、人人享有技能福”的理念,挖掘出农牧区技能人才1164人,其中876人实现就业、288人自主创业,助力群众增收4946.94万元。今后,将逐步选拔一批获奖者担任职业教育外聘教师,创新开展群众技能培训工作,继续提升农牧民群众技能水平,引导农牧区发展“居家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非遗名录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