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史话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茶马古道(贵州段)悠悠往事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8-31 14:19:17 来源:贵阳晚报 作者: 点击: 评论:0

茶马古道 · 黑泥哨古道遗迹

经历了百余年的茶马古道 · 黑泥哨牌坊

青岩古道

贵州处于西南的腹心地带,但在驿道开通之前,因山高水险,导致交通梗阻。元朝统一全国后,在西南建立四川、湖广(包括湖北、湖南、广西 ) 、云南 3 行省。当时,贵州是四川、湖广、云南 3 行省的结合部,距离上述 3 行省的中心都相当遥远,实为 3 行省的边地。

元代大兴 " 站赤 "(蒙古语,即驿传),将驿道延伸到 " 贵州 ",使 3 省相互沟通,连成一气。在 " 贵州 " 修筑由湖广至 " 贵州 "(今贵阳,下同)的湘黔驿道,由 " 贵州 " 至云南的滇黔驿道,由重庆至 " 贵州 " 的川黔驿道,由 " 贵州 " 至广西的黔桂驿道,由四川宜宾经毕节、乌撒(今威宁)、曲清至昆明的川黔滇驿道 5 条驿道。这 5 条驿道中,除川黔滇驿道外,其余 4 条驿道均在 " 贵州 " 交会,使 " 贵州 " 成为 " 东进西出,南来北往 " 的西南驿道交通枢纽,为明代 " 贵州 " 建省奠定了初步基础,成为贵州建省的重要契机。作为专指贵阳一地的 " 贵州 ",后来演变为贵州全省。

古代,官道和商道在某些路段会重合在一起。驿道在古代又称为官道,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并按国家统一标淮修建的全国公路系统;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商道,位于西南川、黔、滇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贵阳由于处在几条茶马古道的交会点上,2013 年 3 月,川黔滇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了位于贵阳的长坡岭古道、蜈蚣坡古道(今蜈蚣桥)、黑泥哨古道、黑泥哨牌坊、青岩古道 5 处遗迹。

青岩古道

青岩古称 " 四达之途 ",历来为贵阳通往惠水、罗甸、广顺等地的交通咽喉。明清即为用兵要道及省垣粮道,当年 " 米三日不至,省城即成粮荒 "。可见此驿道之重要。《徐霞客游记 · 黔游记》中,称其为 " 贵州南鄙要害 " 徐霞客(名宏祖)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作 " 万里远游 "。他于崇祯九年 ( 1636 年)九月从江阴出发,经浙江、江西、湖广、广西,崇祯十一年(1638 年)三月二十日进入贵州。由独山经都匀、麻哈(今麻江)、平越(今福泉),四月初八来到 " 贵州 "(今贵阳)。在贵阳游历了油榨关(即图云关)、望风台(即观风台)、老鸦关 ( 即鸦关)、黔灵山古佛洞和后山圣泉,城南薛家洞(即雪涯洞),过太子桥(即太慈桥)、太慈水(即小车河)、笔架山、大水沟、华仡佬桥(花溪济番桥),十四日达青崖城(青岩),然后经蓊岗(今燕楼)、马铃寨至广顺白云山,西走安顺、镇宁、黄果树、关索岭、普安(今盘州)入云南。他将贵州的风光和风土人情,都记入 《徐霞客游记 · 黔游记》中。

青岩古道分为三段,共立了 4 块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碑,南街水井村古道两块,永定门外一块,北街思潜村蒙贡寨(包括官詹桥)一块。这 4 块碑共同鉴证青岩古道在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分量。据《贵阳府志》记载:" 明清时期,贵阳有一条纵穿青岩,经惠水、平塘通都匀的古驿道,称为‘南道’ "。南道位于南街水井村,今尚有古道遗存 300 米。南道上有青岩桥横跨青岩河,遗存的 300 米古道在桥的两端。青岩桥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 年 1627 年),南北向,长 28 米,宽 2.7 米,净跨 6 米,高 3 米。《徐霞客游记 · 黔游记》记载:" 有溪自西北峡中出,至此东转,石梁跨之,是为青岩桥。" 过去从贵阳南下入青岩必先经青岩桥。因此,青岩桥成为南道要津。

在南道古道上,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4 年 3 月 3 日立有两块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块立在青岩桥的桥头,碑文为:茶马古道(贵州段),青岩古道 · 青岩桥;另一块立在离青岩桥不远处的 " 赵彩章百岁坊 " 旁,碑文为:茶马古道(贵州段),青岩古道 · 赵彩章百岁坊。赵彩章百岁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 年)六月,为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式,中门上有横匾,北面为道光皇帝颁赐 " 七叶衍祥 " 题额,南面镌刻 " 赵彩章百岁坊 " 大字。牌坊各柱分别有赞领赵彩章的楹联五幅,其中中门楹联为:阅世逸三朝,子嗣丕头,绕膝孙儿连五代;历年经百载,天恩遥远,荣身冠冕焕千秋。

青岩另有一段保存较好的古道,是广西入黔门户的贵(阳 ) 番(今惠水)主驿道中段,当年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名 " 青岩屯 "。这段古道为贵阳粮道要津,据传起源于汉代。沿此驿道西行,可以到达云南,乃至西藏,连接着著名的 " 茶马古道 ";而向东,则可在麻江偏南至广西,从另一偏北支线,可到湖南,直至中原地区。这条古驿道连接了青岩古镇与外界的往来,使青岩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为青岩镇积聚了多元文化。

北街思潜村蒙贡寨(包括宫詹桥)一段古道,道光《贵阳府志》中有这样记载:" 宫詹桥,在 ( 府)城南六十里白纳司骑龙寨,高五丈余,乾隆二年周起渭建,郡人曹维城有碑记。嘉庆十四年重修,郡人何学林有碑记。" 宫詹桥虽在《贵阳府志》中记载为周起渭建,但根据新修《青岩镇志》(2004 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记载,实际是其家人以周起渭名义捐资修建。

其实,贵阳的古道远不止这些,有些古道因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不在此文记述之中。比如位于贵安新区高峰镇大狗场村狗场组东南 " 大陇关 " 的一段大狗场古道,残长 2000 米,始建于明代,清代有过多次维修,青石铺墁。该古道通广顺、安顺贵阳。据《徐霞客游记 · 黔游记》载,徐霞客西行时,曾经此道达平坝卫城。现村民生活、生产仍沿用此道。这些文明古道,使历代情报通畅,政令速行;同时加强了省内的对外商贸联系,有力地促进了本土商品的对外销售,在贵阳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黑泥哨古道

这段残存的黑泥哨古道长 5000 米,位于清镇市黑泥哨村,是贵阳从西南方向通达云南的主要通道中的一段。

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30 万明军进贵州,其主力军抵达贵阳后,经黑泥哨村进入清镇,建有军事据点黑泥哨,而哨所又催生了小集市 - 黑泥哨的 " 老街 ",街上的居民,多沿路开设店铺、马店,为过往的客人提供食宿。客商有用马匹驮煤到贵阳安顺等地贩卖为生的,也有贩卖其他物品的。

黑泥哨古道最早建于何时无文献资料记载。据《清镇县志稿》载:" 洪武二十一年置威清站时之站路 "" 凡驿塘所经,路皆以石铺砌,中以东达贵筑,西达安平,西北达鸭池讯之路尤宽敞 "。而黑泥哨古道段正是 " 东达贵筑,西达安平,西北达鸭池 " 的咽喉要津。说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之前黑泥哨古道已建成形。1927 年之前,黑泥哨古道仍然是国家军政通达畅递的主要路段,也是 " 人民之往来孔道 "。现在,这段古道残段依旧是附沂龙潭、黑泥哨、石关等几个村寨的主要通道。

2003 年 10 月,黑泥哨古道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黑泥哨牌坊

在清镇市黑泥哨山坡上,有一座于清道光十六年 ( 1836 年),用白绵石建造的石牌坊。石牌坊为四柱三门式,高 5 米,宽 9.4 米,顶端两面分别橫向楷书阴刻 " 巾帼流芳 "。牌坊上面阴刻有《道光十六年五月十六日,男熊天香奉赦谨建 " 字样,中间横坊顶上刻有凤凰及狮子滚绣球浮雕,稍下阴刻 " 节妇熊刘氏系大学士刘彬之女,处士熊孔珍之妻,于道光十二年,奉巡抚部院嵩题 " 等字;还刻着 " 匠人陈有美 " 等字。

据当地人介绍,熊天香的父亲熊孔珍,早年亡故,其母熊刘氏抚养儿子成人,终身未再嫁。熊天香为传扬母亲的德行,上书清政府,得朝廷准予旌表其母,特建此牌坊。黑泥哨石牌坊的建筑年代比青岩古镇的两座牌坊要早。在距这座石牌坊以东 100 多米的古驿道上,还有一座牌坊,已毁,仅存牌坊石基和散落的石料。

来源 《贵阳晚报》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