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史话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千秋功过任人评 正国一品马士英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2-20 16:10:38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张勇 点击: 评论:0

      马士英(公元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朝末年大臣,官至内阁首辅。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成为进士,授职南京户部主事,官历任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等职。甲申之变(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清军入关)后,马士英与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权。

图片

                                               贵阳马氏族谱

         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马士英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弘光王朝内阁首辅大臣,官居一品,人称“马阁老”。马士英在弘光朝覆灭后,被南明唐、鲁两王势力拒之门外,马士英于是盘桓于浙江一带,期间多次参与反清战役,直到在江浙一带最强大的抗清势力吴日生的部队兵败后,马士英亦遁入空门躲避清廷缉拿,后因叛徒出卖,被清廷抓获,最终不屈就义。后国事不济,在抵抗清军侵略中壮烈殉国。有清一代,马士英为人颇遭指责,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幸存录》(夏允彝、夏完淳父子著)对其持论公允。

图片

                                    贵阳马氏族谱

         为厘清这位数百年来饱受争议的正国一品阁老的家世渊源和家族故事,贵人学社开展了实地田野调查,得到了马氏族人的热情接待、引导并接受访谈,马士英出生地位于今天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马堰村三组。

图片

                                                          马堰村后坡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腹地,今天的贵州家族大都是历朝历代尤其是明清两朝移民进入贵州的,因此很多家族都可以追溯一个入黔始祖,马氏家族入黔始祖名叫马成,其墓地在今贵阳马官腰子穴。马士英高祖张全,张全次子张福(马士英曾祖),字夔南,袭职百户、指挥使,封昭勇将军,生于明成化17年,卒于明嘉靖32年,妻淑人顾氏,享年84岁,俱葬于贵阳市观风台下。张福顾氏生育二子,张应龙和张云龙。马士英爷爷张云龙字腾海,号翔高,廪生,诰授文林郎,生于嘉靖17年,卒于万历29年,享年84岁,葬于贵阳市修文县石鞍寨起龙山,起龙山又名马家坡,在今修文县龙场镇石安村境,墓地俗称“交椅穴”,又叫马家栀子。立有华表一对,华表顶端为“鸽子”,已毁,墓前碑脚下葬有《明敕封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马公腾海志铭》,今存拓片。妻李氏孺人,葬于省城北门小宅吉,石头墓葬。

图片

         张云龙李氏生子六人,分别为:张禹卿、张文卿、张汉卿、张明卿、张鼎卿、张台卿。马士英父亲马明卿,字玉台,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举人,任陕西华县(今华阴县)知县,后升任四川雅州知州,诰授光禄大夫、太仆寺少卿,享年69岁。马明卿原配夫人曹氏,赠一品夫人,继配夫人房士,诰授一品夫人。马明卿生八子,分别为马士元、马士甲、马士奇、马士英、马士杰、马士望、马士伟、马士雄。马士英有三位兄长,四位弟弟。

         

图片

                                                         贵阳马氏族谱

       马明卿四子马士英,字瑶草,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卒于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举人,丙辰会魁,已未年进士,起任凤阳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入武英殿大学士,功封太子太保。逝后葬于福建宁化县大佛庙坎下。妻周夫人,葬于江南。马士英生子马銮、马锡。马銮,《黔诗纪略后编》补编采录马銮诗二十首,并传证曰:“銮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马銮曾隐居于姑熟(今安徽当涂县)直至天下安定,清康熙二年(1663年)后应江宁织造曹玺之聘到金陵,担任曹玺之子曹寅的启蒙塾师。马銮约生于明万历末,卒于康熙十六年以前,以其南都建言和民族气节为士林所重。

 

图片

 

        马士英次子马锡,计六奇《明季南略》曰:(弘光元年三月)十二乙未,史可法自劾师久无功。马士英请荫内官三人,各锦衣千户世袭。阮大荐马锡充总兵,仍莅京营。锡即士英长子,以白衣径仕。”作者计六奇将马锡误作“士英长子”。刘廷锡《广阳杂记》记录了其结局:“马锡,士英子也,为禁军提督。大兵渡江,枭首于市。

图片

       马士英二伯马文卿,生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卒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享年84岁,葬于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街道阿栗村阿栗寨下马岩,马文卿墓1977年因“农田基本建设”被挖掘,当年出土有墓志铭,墓志铭石被公社抬走,今下落不明,其墓碑当年已毁。马文卿妻张氏,葬于贵阳市云岩区六广门外白腊园。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授职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后放任山西道监察使,巡按直隶、广东等地。马文卿长子(马士英之堂兄)马士升为贵州贵阳府贡生,道光《贵阳府志》载“马士升,字君秀,贵阳人,监察御史马文卿之子也,性孤洁,不喜与人接,幼为诸生,旋自弃去,客居陕西某山寺中,一榻萧然,意澹如也,日以篇什自娱,后遇寇,大骂遇害。乾隆中祀忠义”,有莫友芝《黔诗纪略》录马士升《时事》诗歌一首。

         马士英著有《永城纪略》(含《永牍》)及部分诗文、书画作品传世。

图片

        马士英擅长绘事,工山水,有“画法倪(瓒)、黄(黄公望),颇足以与思翁(董其昌)、龙友(杨文骢)肩随”之语(见《画征录》)。书画见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二幅:青岛市博物馆藏山水绢画,南京市博物馆所藏山水扇面。安徽博物院藏马士英《仿沈周山水图》画轴(见图),纸本墨笔,右下钤“绸庵经眼金石书画记”鉴藏方印。画置景远山近水,山下矶渚,坡壑横陈,呈现江天辽阔之景。近景为疏林、水榭散落江渚之间,风情别具。有题跋:“白石翁为曹庭画,学倪迂笔而古健过之。雨后临此,形神俱似奇绝。丁丑秋日题马士英。”可知作于崇祯十年(1637),当时马士英正落魄于金陵。

图片

        前人对于马士英的书画多有题咏,然而马士英的画名常常淹没于政治评论之中。姚茫父(姚华)《抚马瑶草山水扇因题》诗云:“艺苑人人说贵阳,功名文采两郎当。只今淡墨残山里,不及桃花压扇香。”既称赏其才,又可惜其人。

        马士英遍历封疆,实务而颇有才干。在明末士大夫们普遍无能的情况下,还是相当优异的。站在大历史观的角度,个体几乎必然服务于所属集团,明朝末年党争白热,时势所然,可以说正是因为马士英的站在所属集团角度对效命朝廷的尽职,江南一直未受农民起义军威胁。

图片

        崇祯十七年(1644年) 三月,李自成进北京,明毅宗朱由检自缢。马士英任东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仍督凤阳等处军务。在当时大厦于将倾,狂澜于既倒的历史危局下,时局已然不可收拾的情势下,任何人都无法挽回局面。与那些先是空谈,然后投降清朝的所谓名士相比,马士英最终以死明志、以身殉国,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算是有民族气节和士大夫节气的。

图片

        马士英从位于京城要服、荒服之外、大明王朝第十三个建立承宣布政使司、刚刚实现本地开科取士不到100年、尚在逐步进行改土归流的的贵州走出,最终官居明朝弘光内阁首辅大臣,在政治斗争空前激烈的明朝末期能够位列当时的正国级高位,殊为不易,由此可见马士英本人能力之出类拔萃,最终以身死国,更是不惧不屈山国精神的体现。

图片

       大戏曲家孔尚任在名作《桃花扇》中,与侯方域、李香君、另一位贵州人杨龙友等一道详细介绍了这位明朝内阁首辅大臣的饱受争议的人生传奇。

图片

        今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马堰村背后有一小土坡,土坡上即是昔日马家寺遗址地,马家寺已经毁于历史漩涡,庆幸的是其当年宏大根基尚存较为完好,爬上马家寺遗址石基,在马氏族人的介绍过程中,俯身抚摸一块块历经400多年的风化基石,细察其中可能的字迹,微风拂来,追古思今,感慨历史沧桑之变,何文渊甚至廷议舍弃之省,谁能料想最终走出正国一品、掌舵风雨飘摇的明廷。

图片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近人民大道延安路口有一条巷子叫作“马家巷”是马士英当年生活居住的地方。

图片

       云岩区太平路街区有一条巷子叫作“龙井巷”,龙井巷有一口古井叫做龙井,龙井水又被叫作“一品泉”,正是因为当年身居正国一品高位的马士英喜欢用龙井水泡茶而得名。

  图片

            山水贵州众已知,人文贵州世未识。历史自觉、文化传承、贵人自信,2023年,贵州省文化旅游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居全国31个省区第一位,贵州受到全国游客的欢迎,除了山水自然之外,理应大力挖掘、梳理、推广和传播一个多彩人文的贵州。

图片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