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史话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云贵第一文状元赵以炯沙土轶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05 17:19:42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黄泽 点击: 评论:0

  位于黔北和黔中要道上的商贸古镇沙土,自古人文荟萃,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秀丽的山川风物,在其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足迹,这其中典型的,除了张琚、钱邦芑、莫友芝、郑珍等以外,要数明清云贵第一文状元赵以炯了。

  赵以炯(1857-1906),字仲莹,又字鹤林,贵阳青岩人。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进士,因殿试获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而名震寰宇,成为云贵两省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冠天下的第一人。赵以炯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武状元曹维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文状元夏同和并称清代贵州“三状元”。

  赵以炯曾先后出任翰林院修撰、四川乡试副考官、广西学政、会试顺天同考官等职务。后因其母赵三太陈氏病故,丁忧回乡,之后虽有短暂任职,但时间都不长。其后半生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回乡办学、培养家乡子弟上,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家病逝。回顾其短暂一生,几乎都与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关。

  据史料记载,这位清代贵阳家喻户晓的状元郎不仅颇有孝道,而且诗文俱佳,然而,现存作品除了诗歌、对联外,文赋却极为少见,直至近年来著名文化学者、诗词楹联大家萧锡义先生在进行地方文化整理调查时偶然发现了《毛母杨氏墓表》,才弥补了这一空白。

  毛母杨氏墓位于毕节市金沙县沙土镇第三小学运动场围墙外。系普通石砌封土坟,坟前石碑上为墓主人毛母杨氏基本信息,石碑两侧各立有一根高2米、宽0.4米的四棱石柱,柱顶盖整石雕刻而成的翘角石帽。两根石柱四面镌刻着赵以炯为毛母杨氏书撰的墓表。

  《毛母杨氏墓表》因常年暴露于外,在历经一百三十年后,青石表体风化脱落,已有个别字难以辨识。毛氏是遵义余庆敖溪人,世袭土司,自唐代其先祖毛巴随杨端南征进入播州以来,人才辈出。墓主人毛母杨氏因为战乱而辗转迁徙至黔西州新化里(今金沙县沙土镇),咸丰己未年(1859年)十二月染疾而终。光绪十二年(1886年),毛氏后生毛文鸿与赵以炯应试同年并中进士,二人因同乡加同年而显得格外亲切,毛文鸿遂请这位名震天下的状元郎为其祖母杨氏撰写墓表,赵以炯当即欣然应允。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一月,时任广西学政的赵以炯回乡省亲,为完成老友所托,亲自来到沙土,完成了这篇墓表。

  墓表全文一千余字,包括序言、余庆毛氏的历史和功绩、墓主毛母杨氏短暂一生的艰难曲折及对子孙后代的恩典教化、毛母杨氏墓所在地的环境风光四个部分。

  赵以炯在文章一开始,就阐明家风对人才培养和家族延续发展的重要性:“盖闻源之远者其流长,根之深者其叶茂,德之厚者其光华,则英才挺生,恩来北阙,硕彦蔚起。德绍西河之必有余庆,而德垂后裔者,断非积善之家不克以臻乎。此间尝横览乎世家巨族,而子肖孙贤也……”接着用“自唐来黔,以将军而开辟播州”、“唐宋以来,先人之效力国家屡矣”、“而世世子孙守此分封,永垂勿替,越我大清!”“先世之流泽孔长,后人之继述尤盛,功垂史册”等大量笔墨叙述了毛氏在播州开创基业的一千多年历史以及不朽功勋。

  墓表详细记叙了墓主毛母杨氏的坎坷一生及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文章用“弟兄虽然峥嵘,子母殊多忧患”概括了毛母杨氏一生的艰难。用“因奉年伯祖母,太太孺人离兹故土,临彼他乡之黔西而泛宅浮家。至沙土以仰事俯畜。”记叙了毛母杨氏迁徙沙土的缘由。接着赵以炯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歌颂了毛母杨氏的优秀品德及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文章用“相夫子幽闲贞静。坤柔能补乾刚,教儿曹和厚俭勤,艮止还参,兑悦三从,兼具义正家人。四德素娴,行臻无妄。内则曾经,外仪是表,性天涵养。无小过大过。于其间心地光明,能既济未济。于尔日,随行所之,皆谦咸有言。而可履关睢葛覃之诗恒为之,解断机画荻之盛,复可以观。待日升而事坎离,悉为子细;趁月临而为鼎革,备历辛勤,是孺人典型犹在耳也”等词句高度概括了毛母杨氏的优秀品质,用“延及孙辈,含飴以弄,分甘是娱,望其后启象乎。先贤使先知觉后知,前以弟兄为师友,使先觉觉后觉,后以子侄作师徒。用是芹桂交香,禀贡悉备,降而曾孙亦咸飧旧德共肄”叙写了毛母杨氏对子孙后代的影响。

  在墓表的最后,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行云流水般地写道:“时维,菊放陶园,梅开庾岭。一阳初动,半子乍迎。雨雪霏霏,难侵牛眠之穴:水冰洌洌,莫滋马鬣之封。天寒地冻,云冷月凉。名士登山而赏玩,高人覩水以遨游。饮千年之井,过万寿之桥,见乎两山排闼,一水旋绕。未尝不喟兴叹曰:山明兮层层出岫,水秀兮曲曲涌涛。”这些语句对毛母杨氏墓四周的地理环境和商贸古镇沙土的人文景观作了详尽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沙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的由衷赞美和喜爱。

  墓表全文洋洋洒洒一千余言,有叙有议,叙议结合,更难能可贵的是,融情于叙,感人至深。特别是文章涉及到毛氏家教和毛母杨氏品德的部分,读之使人钦佩更令人潸然。这篇墓表之所以那么感人,了解赵以炯生平的人都知道,这或许与这位清代享誉西南的状元郎的个人经历有关。

  清代后期青岩的赵氏家族素以教子有方闻名乡里。赵以炯的父亲赵国澍与其母陈氏(赵三太)共生育四男二女,除赵以炯中状元大魁天下外,其余兄弟也名扬故里。从光绪五年到十五年(1879—1889年)的十年间,赵家一门出了三个进士、一个经魁,而且还中了一个状元,这在科举时代实在是极其难得的殊荣。《清代贵州名贤象传》用“一门竟爽,彪炳当世,而炯竟以状元及第,大魁天下,为贵州前此所未有”来给予了高度评价。

  赵以炯的父亲曾是主政一方的军事主官,咸丰三年(1853年)因练民团、随官军四出讨“贼”累建“功绩”,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候补同知直隶州”而得旨“以道员用,并总办贵州团练事务”,后因名震中外的“青岩教案”获罪被革职。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复职后,在率练勇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时,于今贵阳市乌当区一个叫徐家堰的地方阵亡,时年三十七岁。

  赵国澍阵亡后,年仅六岁的赵以炯从贵阳外公家返回青岩,由其母赵三太陈氏将兄弟姐妹六人抚养成人。赵以炯自幼就聪明好学,加之赵三太陈氏教子有方,使得赵家家风乡邻尽仰。

  家族的经历与毛氏经历相似,毛杨氏经历和品行又与其母赵三太陈氏相同,这才让这位大才子在毛母杨氏去世三十四年后写这篇墓表时触景生情,在墓表中用行云流水般的文笔、无比崇敬的心情表达了对毛氏家族的敬仰和对墓主人毛母杨氏的赞美。

  赵以炯诗文俱佳,是科举时代贵州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历代状元殿试对策观止》中对赵以炯对策的评价是“博学多识,理密慎思,文笔流畅。”时任监察御史的贵阳人李端棻在获知赵以炯中状元后,亲自写下了“沐熙朝未有殊恩,听传胪初唱一声,九十人中,先将姓名宣阙下;喜吾黔久钟灵气,忆仙笔留题数语,五百年后,果然文物胜江南”的对联表示祝贺。曾任清政府驻日公使的黔北大儒黎庶昌更是在《赠赵殿撰序》中说:“光绪丙戌科,吾黔贵阳赵君仲莹实始以状元及第魁斗天下,中外尤以为异。士在黔闻者,相以引觞称庆,有若荣宠之被其身。”由此可见,博学多才的赵以炯是以其真才实学为一向被世人所不削的贵州争得了荣誉,用文章和才华改变了千百年来士林“黔无人”的偏见。

  《毛母杨氏墓表》笔法曲折变化,情景合一,叙议结合,文意相通,行文自然流畅,无论是文彩还是整齐痩削的馆阁体书法,都不愧云贵第一状元的称号。作者的饱学、阅历,很值得后学者研读。其墓表的发现不仅对于研究赵以炯诗文成就、交游履历等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毛母杨氏墓孝子中的三个进士以及云贵第一文状元亲自撰写的《毛母杨氏墓表》更是对沙土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沙土的故事》记载:毛家立碑前,沙土老里长胡登富之子胡文焕以举人身份率新化里士绅百姓数百人在接官亭迎候赵以炯。毛家立碑当天,“大定知府、黔西知州、黔西知县以及黔西上五里、下四里(除新化里)的官员百余人”前来观礼。

  赵状元的沙土之行,对沙土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赵以炯到沙土之后的三十年间,沙土及周边以杜氏、齐氏、王氏、车氏、张氏、何氏等为代表的地方望族和乡绅开始重视文化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沙土新文学校(今沙土一小)、达善学校(今中心小学)、岩孔学校(今永华小学)、博爱学校(今官田完小)、青洛学校(今青山小学)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时间尊师重教之风盛行,为近代沙土人才的培养和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泽)

  本文参考文献:

  1、《贵阳府志》

  2、《余庆县志》;

  3、《平越府志》、《平越直隶州志》:

  4、《毛母杨氏墓表考》及注释,作者肖锡義;

  统筹:刘禹涵

  责编:彭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贵州史话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