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2023年1月6日,在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及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许昌等市文物考古机构的20多位专家介绍了考古新发现,其中辛村遗址、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开封州桥等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引起广泛关注,有力佐证了中原文明的源远流长、绵延不断。
在两周考古中,鹤壁辛村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以探索聚落布局为中心,发掘一处周代居址,发掘表明西周中期辛村遗址已有了明显的布局意识,以居住为主,偶有铸铜、制骨等手工业生产活动。三门峡发现一批墓葬,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文化属性应属于虢国。出土大量青铜、金、玉等精美文物,所出三组青铜编钟是三门峡建市以后首次发现战国铜编钟。
濮阳发现汉代房屋基址,它和之前发掘的三杨庄汉代房屋遗址相互参照,为我们了解中原地区汉代平民的日常生活和住房布局提供了新的材料。南阳陈棚墓地发掘一批汉代墓葬,出土大量南阳罕见的原始瓷器,为研究南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汉代墓葬、汉文化及原始瓷器的发展演变等提供了新资料。新郑市发现一批汉代墓葬,墓葬成组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应该是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公共墓地。在汉魏洛阳城发现了大型魏晋时期水道遗迹,如此规模在汉魏洛阳城的发掘历史上尚属首次。洛阳市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取得进展,陵园布局越来越清晰。焦作多处发现分布集中,排列整齐的汉代家族墓地。许昌长葛发现一处以战国秦汉时期为主的平民阶层的公共墓地,该墓地的平面布局应事先有所规划。洛阳孟津朱仓发现一处北朝时期的家族墓地,墓葬使用葬具及随葬器物反映了孝文帝迁洛以后汉化的强烈影响以及鲜卑民族的特征,为研究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图像和实物资料。
在唐宋考古中,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基本摸清了该区域建筑的布局和保存情况,尤其是西半坊大型院落的发掘,展现出以大殿为核心的多进式庭院布局形式,为研究唐代里坊规划管理制度和官式建筑布局模式提供了重要材料。郑州商城遗址内发现了唐代铸造遗迹、唐代大型马坑。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考古引起广泛关注,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布局结构及大运河汴河段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卫辉东关遗址发现两处宋代建筑构件烧造窑址,遗址东邻护城河,北邻卫河,运输方便,建筑材料可通过水运输送。
在元明清考古中,鹤壁淇县发现金元时期家族墓地,各墓皆坐北向南,排列布局体现了“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的传统葬俗。安阳发现明代高等级墓葬,此次发掘的墓葬有明确纪年,墓主人为明代赵王之后,为研究安阳地区明赵王的谱系提供了新的资料。商丘古城明清建筑基址考古发掘项目发现合院2处,房基12座,首次实现了对商丘古城明清文化层及其建筑遗迹的详细解剖。通过对开封双龙巷遗址的持续发掘可知,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自明代以来始终是开封城内的重要居住区,为研究明清开封城的布局及演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执行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在为期2天的交流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46位考古工作者介绍了考古新发现、研究新成果,这些考古发现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涉及遗址种类多样,内涵丰富,再次用考古证明了中原文明一脉相承、没有间断的特征。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