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强大脑的“大练兵”,也是田野考古的实力“炫技”!8月17日,通过一天的切磋角逐,贵州省2022年文物行业职业技能选拔赛“考古勘探”项目“五强”揭晓,前两强将代表贵州参加全国大赛。
贵州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等单位22人参赛
听过制造业、美容业、餐饮服务业、医疗行业的技能大赛,很多人不禁好奇,考古技能比赛,大家比什么?
首先,比“最强大脑”——扎实的理论知识。
百年中国考古学,有着独具特色的田野考古实践与思考。田野考古方法论、考古钻探技术工作规程等知识点,是22位选手在经过两天集中集训后,理论考试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赛前,赛事组委会还开设“名师提高加强班”,特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国内田野考古勘探专家授课讲解,不仅让选手充电备战,更将理论知识了解透彻。
理论培训现场 李钰摄
“从理论知识成绩来看,总体水平都不错,特别是年轻从业者的理论业务水平非常好。”赛事评委,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长、研究馆员焦南峰告诉记者,近年来,田野考古从业者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趋势,从贵州考古勘探选手的理论水平来看,“扎实”是关键词。
实操比赛在安顺宁谷遗址举行
据悉,本次22名参赛选手平均年龄30岁,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50岁,35岁以下的占80%。
“从技能比拼中,我们看到了贵州中青年考古人在竞争中互激互励,比出了考古人的工匠精神和对自身工作的热爱,成就了匠心相传。”焦南峰说。
利用洛阳铲进行钻探,是中国最传统的勘探方法
其次,比“实力炫技”——田野勘探实操。
和其他职业技能实操场地不同,考古勘探的实操场地,则显得更“硬核”。
在有可能是汉代古牂牁郡治所、先后发掘汉墓群、建筑和陶窑遗址的安顺宁谷遗址,22位选手手持洛阳铲、手铲、绘图工具,开始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田野考古“炫技”比拼。
利用洛阳铲进行钻探,是中国最传统的勘探方法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是田野考古的全流程。其中的勘探,就是洛阳铲打上来的泥土,判断遗迹类别、性质,准确定位出土物,为下一步发掘、研究提供可靠数据。
考古勘探是考古过程中的一项必备技能
比赛现场,选手需在90分钟内钻探三个孔,辨识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并进行测量。此外,还要绘制布孔图、探孔柱状图、地层堆积示意图,完成考古勘探探孔记录表。“打得快,辨得好,测得准,坐得住”,考验的就是考古人的“眼力、脑力、体力”。
辨土,认土,是考古人的基本功
在考古勘探比赛现场,你会发现,考古早已不是“老气横秋”的事业。赛场上,不仅有许多稚气未脱的面庞,更有考古小姐姐的靓丽身影。
辨土,认土,是考古人的基本功
“虽然是参赛选手,但我更像是来补课的学生。”作为为数不多的女选手,学文博专业出身,第一次一个人铆足劲完成钻探、记录、绘图流程,黔西南州博物馆副馆长毋静帆,用“使出洪荒之力”来总结自己的参赛体验。
“黔西南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通过比赛汲取理论知识,了解勘探全流程,把知识和实践的干货带回去,促进对大遗址保护的管理和利用,才是最重要的收获。”毋静帆说。
绘制布孔图、探孔柱状图
理论+实践的综合考核,是摸底考核,更是为了提高技能。
“这是中国最传统的勘探方法,从打土到绘图,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体现出考古人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比赛既是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也是对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加强。”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告诉记者,技能大赛的“比实力”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贵州考古勘探人才摸底+提高的过程。
“在提高贵州考古勘探能力的同时,也是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对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推进考古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周必素说。
贵州省2022年文物行业职业技能选拔赛“考古勘探”项目
最终,综合理论+实操得分,来自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工韩文华获“考古勘探”项目第一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工韩前进获第二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工韩东、助理馆员李奎,贵州保利古建有限公司李常洪获第三名。
来源:多彩贵州网
编辑:蒋瑞
编审:夏琳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