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考古 > 红色文化  
将军山上立将军 ——萧克将军长征中指挥的贵州大方将军山战役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5-07 18:47:05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胡凌 点击: 评论:0

  1984年1月7日,一位身着戎装的老人站在大方县将军山上,临风而立,看着眼前熟悉的地形、听着身后阵阵的松涛,老人的思绪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五十年前那个战火纷纷的岁月、回到1936年2月那些硝烟弥漫的日日夜夜……

  这个老人就是原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军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萧克,当年红二、六军团长征时将军山战役的指挥者。

1984年1月7日,萧克将重返将军山 资料图

      萧克将军略介

  萧克(1907.7.14.—2008.10.24.),原名萧武毅,字子敬,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

  1925年萧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职。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等职。

  全国解放后,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

  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1987年分别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1980年9月在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将军山战役的背景

  1936年1月20日,红二、六军团接到军委指示:“速转黔大毕地区,群众、地形均可作根据地。”军团领导遵照指示,强渡乌江天险鸭池河后进入黔西北地区。2月3日进占黔西县城,2月6日进占大定(1958年,大定县改称大方县,下同)。2月8日,在大定召开成立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委及省革命委员会,任弼时任书记,贺龙任革命委员会主席。2月9日,红军占领黔西北重镇毕节,根据斗争需要,2月17日,中共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到毕节

  川滇黔省委及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开始着手建立各级革命政权。在大定成立了“大定拥红委员会”等革命团体,组建了抗日武装“大定抗日救国团”;在毕节,成立了“毕节中心县委”“毕节县抗日救国会”“毕节县抗日大同盟”,在黔西北期间,红军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吸收了五千多名新战士。同时,红军还团结与争取了当地有影响的上层民主人士,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的知名人士周素园出面,筹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后来红二、六军团北上时,周素园不顾年迈体弱,毅然跟随红军一起长征,到达了延安。毛泽东称赞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

  红二、六军团进入黔西北地区,并开始创建根据地,蒋介石大为恼火。他从南京飞抵贵阳,亲自督战,并重新做出了“追剿”部署,督促各“追剿”部队向黔西北进逼,企图将红二、六军团包围消灭于黔、大、毕地区。

  2月6日,贺龙、萧克率红四、红六、红十七师向三重堰方向迎击国民党中央军万耀煌纵队,计划在三重堰东北地区歼敌,然而万耀煌部占领三重堰等地后并没再向南移动,却乘红红二、六军团主力转向东北方向、正面兵力薄弱之机,突然于14日袭占了黔西县城,把被红军阻于乌江东岸的敌之第九十九、第二十三师接应过了鸭池河。17日,红二军团进到大定,第二天万耀煌、郝梦龄两纵队即向大定进攻。当日黄昏,红二军团第六师在黄家坝重创郝梦龄部第五十四师,缴获枪支六十余支。但红六师未能阻住郝敌主力的进攻,大定被敌占领,毕节直接受到威胁。

  为阻止敌人的攻击行动,二、六军团决定发起将军山战役。

1984年1月7日,萧克在毕节洪山宾馆为“将军山之役纪念碑”题字 资料图

       将军山及其附近地形

  将军山位于大定以西10余华里处,海拔1900米左右,一排由北向南的高山巍峨耸立着,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形成一道天然的东西屏障,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实为兵家必争之地。

  将军山下的七家田,现属东关乡管辖。是一片地势比较开阔而低洼的丘陵地,海拔约一千四百米,由贵阳毕节的清毕公路(老清毕公路)从这里穿过,是大定到毕节的咽喉要地。在公路边上,有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寨,居住着赵、谢、李、吴等姓,大约因谢姓较多或居住较早,当地人称这为谢家寨。

  谢家寨的东南面是大定县城、西北面是现在的响水乡,四周分布着大阁雅、海马宫、白泥、同心等村寨,地势较高、都有连绵的高山和星罗棋布的丘陵。紧靠谢家寨背后,由此向南摆着王家大坡、杨梅坡、胶泥坡、雷打树坡、松林坡等山坡。当年这些山坡上松林密布、荫天蔽日,在此处伏兵,如同钻进“青纱帐”,真叫“神不知,鬼不觉”。再往里翻越一重山是小营坡、周家坡、营盘坡、长坡和吴家大坡等,当年也是树大林深,打起仗来,都是天然的掩体。再往后,就是起伏林立的丘陵,远望则层恋迭嶂,山外有山。这样的地形,既能守,又能攻,是兵家难得的用武之地。这一带都是被山坡、丘陵切割成的一些山间谷地,唯在雷打树坡有个约四、五亩地面的大麻窝,周围被雷打树坡、松林坡、王家大坡、小营坡等山坡紧紧环抱,有如一只大铁桶,即令是百战之军闯进,也是自投罗网,自取灭亡。

  谢家寨的前面是一道比较开阔的大湾子,都是些梯田梯土;对面是拔地而起的将军山。清毕公路通过了谢家寨,便向将军山东麓盘旋而上,经过胡家寨、陶家寨、何家寨,翻越海子坝丫口,向西逶迤而去。将军山东麓一带地势比较平缓,其间还突起张家坡、茶花林坡、兰花坡等几座小山头,当年是灌木遍野、荆棘丛生,也都是打仗时理想的荫蔽之所。

  因此,选在将军山设伏,自是理想不过。

将军山纪念碑 资料图

       战役经过

  1936年2月18日,万耀煌部在大定南郊之红河、沙坝拼命进攻,突破红十八师防线。红十八师一部撤向毕节,一部撤到大定城西北面之将军山;县城内红五师一部撤向毕节,一部带着城关地区游击队撤到六龙、东关等地准备阻敌。近黄昏时分,万敌占领大定城。

  是日,萧克与红十七师从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向大定进发,宿营于六龙场时,接到贺龙、任弼时电,令红十七师次日开向大定城西北一带选择有利地形伏击万敌。红十七师师长刘转连根据萧克的指示,立即派出侦察人员先行赶到大定城西北进行侦察。2月19日拂晓前,踏着夜色,红十七师赶到将军山脚下与红十八师五十三团会合。

  到达将军山后,萧克和刘转连根据侦察人员侦察的情况和将军山、七家田的地形,立即进行战斗部署:红四十九团伏于海子坝丫口、张家坡、茶花坡、白泥窝大坡和王家大坡一带,红五十团伏于营盘坡、松林坡、雷打树坡;红五十一团伏于谢家寨后的杨梅坡,红十八师五十三团作预备队待命,临时指挥所设在胡家寨,这里居高临下,可清楚地观察到从大定北犯之敌。

  万耀煌纵队从遵义进犯黔、大、毕时,就从各团抽调精悍官兵500余人组成4个加强营,又称“挺进队”,4个挺进队从抢占打鼓新场,进犯黔西、大定,都一直跑在前头,气焰十分器张。2月19日早晨,挺进队在队长武宗琦带领下从大定城北门开出,大摇大摆地沿清毕公路向毕节进发。约10点钟,挺进队全部进入红军的伏击圈,红五十团首先向敌人开火,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射向敌人。挺进队受到意外打击,惊惶失措,妄图强占杨梅坡,杨梅坡上的大松林浓荫蔽日,待敌靠近后,红五十一团立即开火,打得敌人尸横遍野。残敌调头妄图强攻中间高地松林坡,当敌人爬到山腰时,又被红五十团以密集的火力压了下去,敌又往雷打树坡方向退却,拼死抢占雷打树坡高地,又被红四十九团迎头痛击。由于红军出击快,掌握了主动权,对敌形成全面包围,最后将敌全部压进雷打树坡脚的麻窝里狠揍狠打,余敌全部投降。敌营长武宗琦眼看全军覆没,开枪自杀。万耀煌苦心经营的这个“声威显赫,连克数城”、不可一世的挺进队,仅一个半小时就被红军全歼。这次战斗,击毙敌军100多人,俘虏3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9挺、长短枪300多支,战斗中,红军有90余人受伤,牺牲20余人。万耀煌在其后来立在将军山的一块石碑上撰写的所谓《军人魂》中,极尽哀叹:“……重重包围自辰至午,激战之烈恒久,全部官兵伤亡殆尽……”

  战斗胜利结束后,萧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即兴赋诗二首:

  其一

  新场返辔将军山,歼敌前锋指顾间。

  横扫黔中新奏凯,临风把酒角声阑。

  其二

  将军山下槌金鼓,处女门前敌自纷。

  蓦地迅雷飞弹雨,将军山上立将军。

  此战,红军重挫了敌人锐气,使万耀煌主力暂时龟缩在大定城,推迟了向毕节进攻的日期。诚如萧克所说:“将军山战斗的胜利,制止了敌人的急追。我军控制了将军山,形成了在毕节、大定地区开展游击根据地活动的东西屏障。”

  由于万耀煌部在大定城外集结,将军山伏击战一结束,萧克和刘转连立即将红十七师和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全部撤到将军山上布防,在将军山东麓的10余座大小山头上构筑工事,形成四五里长的严密防线,据守阻击敌人。挺进队的覆没,沉重打击了万耀煌纵队的器张气焰,使之既不敢贸然向毕节进犯,也不敢贸然向将军山进行反扑,只敢派出小部分侦察部队在远离将军山几公里的两路口、马鬃岭、沙子坡一带布防与红军对峙,企图等待时机。红军则不时派出侦察小分队袭击敌人哨兵。

  2月23日,樊嵩甫纵队从仁怀方向进入大定县境,占领了瓢儿井(今瓢井镇),24日向将军山方向推进。25日,郝梦龄部进至锅厂场,直接威胁到将军山阵地之北侧。万耀煌认为时机已到,即调动主力,分成几路以猛烈的火力向红军阵地全面发起进攻。红军居高临下,在萧克亲自指挥下,当敌进入预定的射击范围时,萧克一声令下,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手榴弹雨点般撒向敌群,进攻之敌被打倒一大片,开始往后退却。红军随即发起冲锋,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直将进攻之敌追离山脚下才撤回阵地,并捡回敌人丢下的一些枪支弹药。之后,敌人又重新组织兵力连续发起几次进攻,都被红军击退,将军山红军阵地巍然不动。由于万、郝、樊三个纵队约五万人的兵力齐头并进,已严重威胁驻毕节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部的安全,总指挥部分析局势后,决定进行新的战略转移,退出毕节,寻找新的机会,在运动中拖敌疲惫,歼敌主力,挫敌锐气,重返川滇黔边境活动。即电令十七师撤出将军山防线,且战且退,掩护总指挥部结束毕节的工作和大部队转移。

  2月26日上午,敌人万耀煌、郝梦龄、樊嵩甫部齐向将军山红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萧克、刘转连按预定计划指挥部队向敌作大规模反击后,交替掩护、节节阻击,边打边向毕节方向撤退。当晚,红十七师和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全部转移到毕节县梨树坪,将军山战役结束。

  将军山战役,是红二、红六军团进入黔大毕地区“反围剿”斗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历时八天八夜,在这八天八夜里,红军与敌展开了大小十余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敌人,阻止了敌人对红军的追击,完成掩护大部队撤离毕节的任务。

大方党政机关到将军山缅怀革命先烈王定朝 摄

       情系将军山

  解放后,萧克将军一直惦念着将军山、惦念着曾经和战友们一起战斗过的地方。

  几经筹谋,1984年1月7日,将军终于重新踏上大方这片土地,重游当年亲自指挥“将军山战役”的七家田、将军山等地,并深情地向当地群众回顾和讲述将军山战役经过。同日,到毕节后,在毕节洪山宾馆,老将军应大方县请求,题写了“将军山之役纪念碑”8个字。

  为了永远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子孙后代,1985年7月1日,将军山之役遗址被辟为纪念地,竖立萧克题写的“将军山之役纪念碑”。纪念碑通高16米,底座长3.5米、宽3.5米,石级数112级,正面镌刻有大方县人民政府敬立的碑文,将军山之役纪念碑是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萧克将军再次来到大方,重游将军山,瞻仰了巍巍屹立的纪念碑,再次讲述当年将军山之役的全过程,并与当地干部群众畅谈了党的富民政策和大方的发展前景。

  1996年6月,大方县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县志——《大方县志》编撰完成,应大方县所求,萧克将军欣然命笔,为《大方县志》作序,再次回顾自己在将军山指挥的这场战斗。

  2004年10月22日,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行投资50万元援建的“将军山农发行希望小学”奠基,萧克将军亲自题写了校名,因年高不能亲自前往,将军委托其子萧星华参加奠基仪式。

  2008年10月24日,萧克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参考资料:

  1、《萧克回忆录》,萧克著,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2、《中国共产党贵州大方历史(1935—1978)》,中共大方县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

  3、《长征记》,曲爱国、张从田著,华夏出版社2021年4月北京第七次印刷;

  4、《红军长征在大方》(内部资料),中共大方县委党史研究室著。

  作者简介

  胡凌,男,汉族,1977年11月生,贵州大方人。教过书、做过文秘、当过乡镇干部,现为公务员,闲暇之余,偶有散文、随笔等见诸报端。

  统筹:刘禹涵

  责编:刘岩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历史考古 > 红色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