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还未过半,伍琴和斗弹达吟表演队的队员们已经参与了大大小小十来场演出。
“贵州绿茶”第一采、贵州旅发大会、“三月三”……凡是当地重要的节日活动,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布依小打音乐,布依语称之为“斗弹达吟”,是流传于普安县茶源街道细寨村等布依族村寨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乐种,包括二胡、萧、月琴、木叶、碗等,通过吹、拉、弹、打形式演奏出来,是布依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中创造演变而成。
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之时,细寨斗弹达吟表演队正式组队“出道”,一直传承至今,并从原来的“赶表歌”(布依族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吹木叶等来表达爱慕之情的交流活动),逐渐丰富为敬酒歌、迎客歌、喜迎春等多种曲目。
如今,斗弹达吟表演队由来自细寨村和联盟村的近30位村民组成,最小的仅10岁,最大的有60岁。伍琴是这支表演队的队长,同时也是主唱和月琴手。
“有人带头才能把队伍组织起来,有了人才能把我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加入表演队后,伍琴便经常组织村里的姐妹们一起练习月琴、参加演出。“每次演出最少不能少于8个人,最多的一次演出有90个人。”从细寨村的小广场,到普安、兴义、贵阳,甚至首都北京,他们唱着布依人家的淳朴热情,弹着美丽乡村的幸福模样,迎来送往着一批批走进细寨的游客,也把布依小打音乐带上了更大的舞台。
“小打音乐”闹出了“大动静”,让更多和伍琴一样的布依儿女更坚定了要把民族文化“活下去”“火起来”的信心。
“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和新鲜血液接续起来,不把它引入学校,可能再过一二十年就会失传了。”生于长于布依族村寨,对于普安县东城区民族实验学校教师岑伟来说,斗弹达吟是他记忆深处的乡愁。2021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依托县“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东城区民族实验学校开设了斗弹达吟兴趣班,每周设两至三节课,邀请表演队的村民来为学生上课。
“我们的很多孩子都是来自民族村寨,从小耳濡目染,学起来就很快。有的孩子还会结合他们现在喜欢的音乐,进行一些二次创作的尝试。既能帮助他们释放学习压力,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化传承,关键在人。在岑伟看来,只要为孩子们创造条件,古老的文化必将和年轻的生命碰撞出更多不一样的火花,返潮当代。
品一口古早净香的普安红,听一曲韵味悠长的布依弹唱……在普安,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多民族交融共生;布依族小打音乐、苗族芦笙舞、彝族嗨马舞、苗族武教戏等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苗族“跳坡节”“采花节”,彝族“火把节”“六月二十四节”等传统节日精彩纷呈。近年来,普安县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活态转化,打造传统节日文化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从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化,让民族文化成为擦亮全域旅游的新名片。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