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安顺白云庄,原籍江苏的“黔南陈氏”聚居地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29 14:10:37 来源:当代先锋网 作者: 舒畅 点击: 评论:0

编者按

  6月28日,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去到江苏南京。南京与贵州有着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明朝30万大军就地屯军,在安顺屯堡屯出了悠悠600年的“明代历史活化石 ”。屯堡人的祖先就是600多年前从南京城迁往贵州的明屯军的后代。

  600年沧桑巨变,南京与贵州的缘分依然在续写,600年前的江南风物在安顺屯堡被定格,黔中屯堡文化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深刻内涵,是可感可知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

微信图片_20240628145521.jpg

  关于江苏和屯堡的渊源,安顺文化人、《安顺城记》总纂杜应国说到了一个叫做白云庄的村子。

  白云庄位于平坝县城南,距城约十五里。自清初起,这个村子开始成为平坝“黔南陈氏”的聚居之地,“白云庄”的村名也诞生于彼时。“‘黔南陈氏’原籍江苏扬州,其入黔始祖陈旺,自洪武间随傅友德大军征南入黔,此后即落籍平坝,子孙繁衍,散居于平坝城内外。”杜应国说。

  在《安顺城记》第三卷的“名村志”中,杜应国详细描述了江苏人陈旺的后代与贵州安顺这个叫“白云庄”的村子的关联。顺治十三年(1656年),陈旺第十二代孙陈祥士于四川庆符县令辞官回乡,卜居于城外之嘉禾寨。时值孙可望大西军兵踞云贵,与清廷对抗,兵火连绵,战乱不休。为避兵乱,祥士复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举家迁居到其先祖陈达道居住的大苗寨,并将之更名为白云庄。“此后,子孙繁衍,人口日众,白云庄遂成为陈氏家族的主要聚居之地。”

  杜应国在“名村志”的《白云庄》一篇中说,康熙年间,随着陈祥士之孙陈法考中进士,钦点翰林,白云陈氏自是科甲盛隆,家声大振,并创下了“一门四进士,父子两翰林”的科场佳话,一跃而成为黔中望族,白云庄亦因此荣显一时。未料到清季咸丰年间,因咸同之乱,兵祸连连,白云庄亦未能幸免,于同治三年(1864年)惨遭兵火,全村被毁,变成一片废墟。幸存的陈氏族人无以安身,只能散居各地,勉力求生。

微信图片_20240628145518.jpg

  “直至乱后的光绪初年,陈法的第五代孙陈春池返回白云庄,重建家园,陈氏族人亦开始陆续返回,造房建屋,辟荒耕田,历经多年艰辛,白云庄终逐渐复苏。现村内尚存的十八座规模较大的三合院老屋,即那一时期先后建成,其中有陈氏祠堂,以及陈法、陈澄故居(重建)等等。”杜应国介绍。这些建筑包括稍后兴建的诸多民居,其风格、样式,与一般的屯堡村落并无二致,多为石木结构,石墙、石院加石板盖顶,同样也有碉楼。只有习俗与一般屯堡村落略有差异,当地人既不跳地戏、拾亭子,也不着宽袍大袖的屯堡服饰。

  白云庄自然环境极佳,在杜应国的描述里,它“前临槎头河(又名车头河),后倚安云山(又名玉螺山),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沿河一带,更有良田万顷,一片平畴,地极广袤开阔,素称鱼米之乡,以富庶闻名。”据道光《安平县志》记载:“车头河,在车头堡,一名槎头堡。鱼最肥美,居人多捕取为业。水势曲折,桥架双虹,绿野青畴,环溪荡日,谷软鸥眠,沙明蚌雨。”自清代起,白云庄即成为平坝南部的经济中心,繁荣一时。清代曾在此开设有两个场期,逢辰日赶龙场在庄左,逢戌日赶狗场在庄右。民国时在此设白云乡,隶第四区。

  如今白云庄村内共有一百余户、五百多人,绝大多数为陈姓。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