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追风踏青 ,南明有哪些好去处?请查收这份“放风筝清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4-08 16:20:11 来源: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宇 余爽 点击: 评论:0

  草长莺飞,春暖花开

  春天如约而至

  心情也在逐渐升温

  要说什么和春天最配

  除了赏花大概就是放风筝啦~

  那么南明有哪些放风筝的好去处呢?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放风筝清单”

  一起看看吧

筑城广场

  位于南明区遵义路,呈半岛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

  春天,这里宁静和秀美,到处小草碧绿,花团锦簇,空气中散发着清香。相比其他公园和广场,筑城广场放风筝的活动空间较大,没有高楼阻挡视线,风也比一般的地方大些,适合随风奔跑放风筝。

小车河湿地公园

  位于南明区延安南路。公园景观设计突出了野趣、溪流、谷地、溶洞,大部份建筑依山傍水,充分发挥生态多样性优势,彰显良好河谷生态风貌,园内主要有落英飞雪、碧溪云霞、木兰林语、芰荷深处、茗泉问茶、梓木林香、水磨时光等景点。

  春天的湿地公园就像是一副姹紫嫣红的画,有特色的侗族建筑,金色草坪,红色的树叶,碧绿的湖水,乘着来自山和湖泊的风,飞舞在湿地公园的风筝,都仿佛更加自由几分。

河滨公园

  位于南明区瑞金南路,是贵阳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公园依山傍水,南明河从旁边流过,园中花坛鱼池与画廊错落有致,楼台亭榭及游乐设施掩映于万绿丛中。

  这里天高地阔,春风习习,和家人朋友在这里放开风筝线,看着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舞动,仿佛回到童年一般,幸福与欣喜顿时溢满心怀。

贵阳市森林公园

  位于南明区图云关,公园山势绵亘,土地肥沃,延绵数十公里,森林覆盖面积占90%。由于公园林木种类众多,成林时间久,面积广袤,泉水潺潺,珍禽出没,蝉鸣鸟语,芳草馨香而有“贵阳八景之一”的美誉。

  这里深受众多放风筝爱好者青睐,蓝天白云、青山绿林,空间广阔、空气清新,宁静舒适的环境更能让人将精力集中于放风筝这件事上,静下心来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贵阳药用植物园

  位于南明区沙冲南路,是贵州省目前唯一集科研、科普、游览为一体,具有植物科学内涵、园林艺术外貌和浓郁中医药文化,以及贵州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的主题植物园。该植物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贵阳市科普教育基地”“南明区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是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的亮丽名片。

  一到春天,贵阳药用植物园内便百花齐放,海棠花、樱花、山茶花、金玲花、玉兰花、紫叶李……不少人来这里散步赏花、放风筝、野餐,尽情享受自然的宁静时刻。

  微风送纸鸢。风筝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最早的风筝起源。在古代,风筝被当作通信工具,一直到宋代,放风筝才作为一种游艺活动,在民间普及开来。

  清明节放风筝的寓意主要包括驱除晦气、消灾解难以及祈求好运。据载,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留给自己的则是好运气。

  清明节也是祭祀祖先和纪念先人的节日,因此放风筝也被视为一种与神沟通的方式,象征着与祖先的连接和祈求保佑。人们通过制作不同形状和装饰的风筝,如燕子形状的风筝,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作为中国手工艺的代表,风筝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风筝小tips

  1.放风筝时,要选择平坦、空旷的地方,避开建筑物和树木,设有高压线的地方和公路、铁路两侧绝对不能放风筝。

  2.放大风筝时,最好戴上手套。遇到大风或风筝被缠,最好剪断风筝线,让风筝自然落下。

  3.最好选择颜色醒目的风筝线,或是在风筝线上系上标志物,提醒旁人多加注意,看见附近有人在放风筝时,骑车人最好放慢车速或推行,行人也不要奔跑,以免被风筝线划伤。

  去放风筝吧~

  让长长的线

  带着思绪与畅想

  飞向晴朗天空

  一起踏春而行

  感受春日浪漫

  (张宇 余爽)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