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用民间艺术塑造朔州文化形象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1-03 02:04:09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武国文 点击: 评论:0

   细雨洇绿,粗沙粝黄,不同的环境造就各具面目的人文特色,天南地北、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汇聚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大河。民间文艺中的手艺,是这条奔腾的长河里特殊的一滴。

  几千年来,一代代手艺人心手传承,发扬工匠精神,创新发展工艺,创作了五花八门的艺术作品,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工艺品,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和精神力量,是民族的记忆,乡愁的寄托。

  朔州历史上处于晋北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地带,民风淳朴,风情特异,民间文化粗犷中蕴含细腻,鲜明的地域性赋予艺术作品强烈的地方特色,雄强之风浩荡,乡土之情洋溢,外地人惊异其异彩纷呈,本地人欣喜中自豪倍增。

  巩固树立文化自信,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功不可没。朔州市文联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把手工艺作品创作、展示作为增强文化实力、展示朔州形象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制定了有关实施方案,加强指导,精心组织,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落实“塑朔”活动,组织民间艺术家,挖掘创作手工艺作品,培训培养技艺传承人,用灵巧的双手塑造朔州文化形象。全市6个县(市区)的200多位民间艺术家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把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手艺和作品呈现出来,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目光,一股浓浓的乡愁使塞北山川更具韵味。

  最近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举办了4场主题手工艺作品展览,展出1500多件作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活动献上厚礼,在清廉朔州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用生动活泼的作品,弘扬正气、赞美英雄,集中展示了民间艺术的巨大魅力,受到各界欢迎和重视,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艺术家是传承发展手工艺的宝贵财富,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剪纸艺术家李俊英、李嵋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鎏金技艺传承人肖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家李石志、李增平、麻渊,面塑艺术家史秀娟,沙画师刘夏玲等为代表的领军人物,用艺术成果和奋斗经历感召带动手工艺爱好者,共同守护民间文艺花园,多项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发展。

  今年,史秀娟面塑作品入展2022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全国面塑艺术创作展。李嵋屏剪纸、弓毅的炕围画取得“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现场参评资格,角逐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李瑞峰以手工陶瓷艺术获“全国轻工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洪涛山下,桑干河畔,几十个民间工艺大师工作室生机盎然,老艺术家老当益壮、精益求精,中青年骨干后来居上,勇攀高峰。朔城区在非遗民俗园设立优秀手工艺作品陈列室,李秀兰和史秀娟创办的“双秀非遗体验馆”,郑斌的书法工作室;怀仁市苑慧平的书艺工作室,张献清的书画工作室,王利的瓷画艺术工作室,郝建功的文旅摄影工作室,韩宝山的冷兵器制作和武术工作室,市总工会职工作品展厅;山阴县老年大学的剪纸专业班,开创了学习、实践、培训的新天地。不同年龄的艺术家辛勤为艺术花园添枝加叶,剪纸、木雕、布艺、绳编、葫芦雕刻、书画、烙画、沙画、泥塑、彩塑、陶瓷、摄影等门类的作者,创作出大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手工艺作品,成为繁荣朔州文化艺术的生力军。

  民间艺术家热心志愿服务,在城镇、乡村、学校、警营和专门文化活动场所,把手工技艺送到工人、农民、师生、官兵和群众中间,通过演示、传授,参与者体验,培养大家的艺术兴趣,把家乡祖辈传下来的文化种子播撒在广阔的天地,带动起许多人加入手工艺学习创作队伍。同时,利用各种艺术作品,生动宣传了党的丰功伟绩,颂扬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时代,文化产品更新换代,令人眼花缭乱,现代生活环境巨变,对传统文化记忆的留存,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首先要强化重视民间艺术的理念,从文化形象塑造的视角看待手工艺。在每个人的家乡印象里,占最大比例的是一系列民俗记忆,这种融进生活的艺术,就是家庭、家乡、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根。比如,我们每一个重要的节日,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每一场节日文化盛宴里,手工艺都以它无可替代的神奇色彩,点染得节日天空神秘美丽——门神、旺火,是春节的符号;寒燕儿,是清明驱病迎春的神鸟;五色线、香包、鸡符,是端午的标配;玲珑剔透娇艳欲滴的瓜雕,是中秋拜月的主角……多少年,多少代,推门进家,柜顶、书架、桌面、墙壁上,最显眼的位置,是各式各样工艺品的点缀,它们姿态各异,传递着吉祥,洋溢着喜气。

  手工艺术品的内容,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如何反映现实,把新时代美好生活艺术呈现,是当今艺术家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内容充实了,形式也应适应时代需要,只有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改进创新,贴近现代审美,加入现代元素,方可获得大众普遍认同。实现艺术的综合效用,将艺术性和实用性融合是必由之路。在强化手工艺作品的装饰作用、实用作用的同时,创作装饰和实用作用的结合体,通过仪式、装饰、饮食等产品载体,把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融入现代生活,进入百姓节日和日常生活,更有利于产品市场化,从而保证技艺传承发展的后劲。

  朔州民间工艺界在这方面呈现出可喜局面。民间艺术家努力向产业化进取,给手工艺术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在文化传承中,经济效益在逐步提高。

  朔城区吴存华的环保旺火,适应时代环境需求,走出创新发展的路子。张耀元、白金峰的砖雕、木雕、石刻技艺走出工作室,受到市场青睐。姚鑫华的刻印古朴庄重,典雅俊逸,受到书画家和收藏者喜爱。吴国忠和王明登,集书画、摄影、创意设计、装饰、地毯制作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在朔州文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山阴县卫红宇的“苦豆豆”香包香飘四海,合作社带动了百名妇女就业致富。李尚勇、王锦秀夫妇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制作精致,被爱好者大量收藏。怀仁市田素英的剪纸富有传统魅力,为中小学教授手工美术,并被北京、天津等地的教育机构聘请定期授课。肖岗的铜鎏金摆件、器具和古文物仿制品,李石志的釉彩盘、李增平的窑变釉艺术瓷、麻渊的刻瓷盘,风采各异,价值不菲,订单应接不暇。王利的创新瓷画工作室,新品频出,门庭若市。张军的艺术琉璃瓷产品金碧辉煌,被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文物古建项目大面积使用。曹子军把根雕、木雕艺术同家具雕制结合起来,走出艺术实用型路子,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应县杨玉祥泥塑技艺高超,造型准确优美,赢得了大量业务。

  手工艺产品实用化和市场化,虽然存在不小的难度,但是从中寻找适度融合,结合点还是很多,这不仅是艺术家的需要,而且是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有效力量。在这方面,艺术家在努力探索实践,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指导,提供切实支持和多方面服务。同时,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传统媒体和摄影、视频、新媒体,立体呈现手工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手工艺作品的创作理念、文化元素,通过展示作品制作过程,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好风凭借力,奋斗正当时。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一定会催生更为绚烂的艺术花朵,乡愁里的民间文艺味道必定会愈加醇美。(武国文)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