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乡村记忆:万花筒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0-11 18:15:1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陈光美 点击: 评论:0

 “这是万花筒,你想看看吗?”

   “嗯嗯,我想看看。”

——

2.jpg

我的思绪回到了多年以前。

七月流火。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连缝隙都不曾放过。路边的野百合,也在那里微微地低下了头,像是也受不了了这狠毒的阳光。我迈着一步一步沉重的步伐,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汗水成串的往下滴着,也懒得去扒拉扒拉这不听话的它。停下脚步,看着这好似荒无人烟的村庄,尽管是在正午时分,也感觉到一丝丝的冷清、寂静,轻呼一下,缓解内心的恐慌,继续前行。

4.jpg

抬头的霎那间,我看见了一户人家,坐落在这路边,心里一下子明亮了起来,踌躇着,不知道要不要进去,当时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踏了进去。进去便看见一个老爷爷坐在窗边,他诧异的看着我,大概是因为突然有陌生人进了他家吧,他很茫然的问我:“你找谁呀?”“我路过这里,感觉一路上没什么人家,也没车,就想进来休息一会儿。”我不太好意思的回答,他拉了凳子过来说:“你过来坐吧。”我道了谢之后,便坐了下来。也不知道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说这样的话,如今回想来,当时的我,真的有点脸厚。我在老爷爷的注视下,连续喝了好几杯清水,才觉得有那么点润喉了:“你来这里干嘛呀?”老爷爷突然问道。“我送我同学回她外婆家,没想到这边没有车......把她送过来,我只能走着回家了,没想到居然那么远,”我有点沮丧的说道。当时的自己,也是正处在叛逆期的,不想听父母的话,总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非常正确的,没有错的。当时的热血沸腾,为了义气所向披靡,也曾觉得朋友是重要的东西了,为了怕同学孤单,陪着她们回家,留给自己的便是无尽的山坡小道,走着走着,突然就没劲了。

5.jpg

老爷爷沉思了一会儿,便说:“下次乖乖回家吧,不要再走远了。”我便乖乖的点了头,那时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如今记起这般回忆,便觉得这是我如今的现状了。老爷爷问:“你家是哪儿的呀?”我说:“我家不在这儿,我是去我外婆家的。”闲聊中,得知原来外公的名声已经传到这边了,顿时感觉到无比光荣。外公也算是远近闻名的“老头儿”了。看见门边立着的拐杖,我知道这位老爷爷的腿脚可能不是很利索。环顾屋里的四周,竟无一人相伴,原来这老爷爷是“留守老人”啊!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桌上的电视机。这不是现在的液晶电视,看着就很是个古董。而它旁边的柜子上,却立着与这装扮完全不符的一个小玩意儿。长长的,长方形似的,这小玩意儿的前面好像有着一片隐隐约约泛着光的点,惹人忍不住去探究探究。走近看时,泛着光的,是镜片。也是一个稀奇的小玩意儿,可能是第一次看这种东西,莫名的觉得有点奇怪,“这是万花筒,你想看看吗?”老爷爷突然问道。这下把我的思绪拉回来了。可能是自己看得太专注了,回过神来,挺不好意思的:“嗯嗯,我想看看。”我欣喜的点着头。“这是我女儿从外地带回来的,我觉得不错,便留了下来。你眼睛对着这个孔,转动外面的方块,你就看见不同的颜色,你试试看。”老爷爷和气地给我讲着万花筒的使用方法,耐心极了。我彷佛瞧见了他眼里闪着的光。随后,我按照老爷爷的方法,对着眼睛,不停地转动。——我看见了彩云之巅,看见了五彩斑斓,看见了山川河流,看见了瑰丽的野百合......万花筒里面的世界精彩极了,我由衷的感谢老爷爷。一会,我双手捧着万花筒,恭恭敬敬的递给了老爷爷,生怕把他摔碎了。

7.jpg

“老爷爷,你这腿是怎么了啊?”

“人老了,身体不行了嘛。”老爷爷平静的回答我。在他的话语中,并没有什么可以遗憾。

“等我学医之后,我给你看病,你一定要等我欧。”老爷爷笑着说:“看你第一眼,就发现你很孝顺,也很聪明。”我被夸得不好意思,晕乎乎的。

时间过得很快,我也该回去了。向老爷爷道谢后,我乘着“11路公交车”,慢慢的回到了外婆家。

老爷爷的万花筒,给我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它让我我看见了许多迷人的景象,让我的学生时代拥有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如今,看着街上精品店、逛着网上店铺,瞧着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脑海中浮现的却是那支挥之不去的万花筒。一经想起,仍然记忆犹新,轮廓分明。

后来,我再也没有去看望过老爷爷,也没有选择学医。因此也没有去医治老爷爷的残腿。但是,老爷爷的和蔼可亲,一直激励我想成为善良的人。我为此努力着,前行着。

“这是万花筒,你想看看吗?”

   “嗯嗯,我想看看。”

(作者:陈光美)

责任编辑:杨婷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