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周光俊:稻黄桂香话中秋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2-11 00:42:47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周光俊 点击: 评论:0

满园绿意,桂花飘香,游人如织。清风明月一杯酒,红叶晚秋两步楼。令人陶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期而至,今天我们欢聚在扶风公园,开展卫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秋节“感恩”主题文化活动。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合称中国传统五节。

古人用“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句来赞美中秋夜晚的月亮,唐朝李白有诗颂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中秋节在我国民间,流传有三大习俗:赏月,家人团圆,食月饼,后来又增加赏灯。

 在我国6000多年前就有月亮的记载了。

 按中国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作“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节,月亮圆满,因而又叫“团圆节”,“祭月节”,“八月节”,“端正节”。

timg (7).jpg

 春播,夏种,秋收,从时令上说中秋也是“秋收节”,收获的日子,农民喜庆乐翻天。饮酒舞蹈,庆祝丰收。值得庆贺的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说起中秋节的来历,有多种版本,最富浪漫色彩的当为唐玄宗中秋之夜,使宫女在宫中祭月,道人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玄宗上桥步入月宫,一座高大的门楼横在眼前,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楼前一棵大桂花树下,玉兔在捣药。嫦娥和诸仙女在宫内翩翩起舞,悠扬的乐曲伴奏让唐玄宗记忆深刻,从月宫回来凭记忆整理出“霓裳羽衣舞”。

在唐代初,中秋被正式定为节日。当时的开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

“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到宋代,中秋节已十分热闹。不论是显贵豪门,平民百姓大多以先睹月色为快,形成赏月玩月习俗。

timg (9).jpg

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诗云: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悠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月团圆,寓意深远,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寄托了人们“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祈望。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读来使人荡气回肠,游子思乡,思亲之情溢于言表。

 当一轮明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中,桂树下,楼台上摆出各类果品以及早已备办好的月饼,沐浴夜色清晖,赏月,畅谈。直至皓月当空,碧空清净如水,共同分食供月果品,可吟诗,填词,唱曲,作赋,其乐融融。

timg (8).jpg

唐代诗人李朴吟中秋诗云: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嫫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其实,赏月是由祭月演化发展而来的。

古人为什么祭月?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谷成熟的时刻。各家各户都拜月神,土地神。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这是古人对天,地,日,月的敬畏,感恩的一种表现。

到宋代,中秋节已十分热闹。不论是显贵豪门,还是平民百姓,大多以先睹月色为快,形成赏月玩月习俗。

timg (5).jpg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赏月之时又融入赏灯的习俗。各地中秋赏灯风俗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把小桔灯放置于水面让其飘走,捡到灯者视为吉祥。有些地方街市悬挂各式彩灯,瓜灯以助月色。有些地区中秋夜晚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祭月后,人们开始食月饼,边吃边赏月。《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若云外。间里儿童,连霄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祭月赏月之俗在明清遂有演变。

汉朝时,月饼名叫胡饼,是果仁、胡桃和芝麻做的馅。到唐朝,唐玄宗嫌胡饼不好听,改为月饼。

月饼大小不一,种类繁多。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后来人们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还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如“嫦娥奔月”之类。

宋代米芾在“中秋登楼望月”中写道: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捐向西輪。”

在特殊年代的特殊环境下,军事人员还利用月饼,瓜灯作为传递军事信息的工具。

timg (6).jpg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有一年的中秋节前夕,一个起义军女首领装扮成观音菩萨,给天下百姓送月饼,并教大家雕瓜灯,告诫说:月到中秋亮瓜灯,吃月饼。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大家雕龙形的瓜灯,赏月,吃月饼,每一个月饼,馅中夹有一张纸:“八月十五杀鞑子”,元朝时华夏人民贬称元朝统治者为鞑子。中秋节,统一时间统一部署,将元朝庭派出来监视各家各户的鞑子杀掉,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明朝建立后,为了纪念起义的胜利,中秋皇宫里赏月赏瓜灯,吃月饼很隆重。有很多文献,都做了详细的记载。清朝至中华民国,中秋习俗得到传承发展

现在,我们讲一讲卫城中秋与瓜灯。

卫城是座古镇,确切的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它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特别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元素,造就了卫城多元文化的特点。

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有些具有特色的民俗,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我们卫城耍龙舞狮,灯谜制作,瓜灯雕刻,具有悠久历史。

timg (10).jpg

在元朝,卫城一带叫做叶遮勤,是水西彝族统治时期的粮仓。到了明末清初,为了节制水西,以防叛乱,筑城置卫。取名“镇西卫”。到了清末民国初年,镇西卫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重镇蜕变成了集政治,经济,文化的城镇,更是商品的集散地。成了一个接纳外部文化,包容,创新自己特色文化的历史文化名镇。

镇西卫外来人员多,大多来自四川,云南,两湖,两广,安徽,江西等省。带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形成了卫城特色文化。如春节习俗。端午习俗,中秋习俗等。

在明末清初,卫城先民每到中秋,特别怀念故乡的亲人。很注重赏月,亮灯,吃月饼,以此寄托思念之情。提前雕刻龙纹瓜灯,里面插上红烛,在中秋晚上挂于檐下。年幼的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瓜灯游街,伙伴越来越多形成一条长龙的队伍,互相比对,谁的瓜灯雕得好,取长补短,完善雕刻技艺。技艺超群的感到自豪。

后来,镇西卫指挥官为了与民同乐,命令守城士兵雕刻有龙形的南瓜灯,金瓜灯,提上城门楼张挂。有些士兵还一手持长矛大刀,一手提着瓜灯上城墙巡逻,保一方平安。

卫城历来有“八月十五偷老瓜”为他人送子祈福的习俗。好心人发现哪家南瓜大,漂亮,颜色金黄,质硬皮厚,就将南瓜偷来,雕成一副观音送子图。或者雕成一个胖娃娃,中秋之夜送到结婚数年没有生小孩的年轻夫妇门前。夫妻双双把瓜娃抱进屋,连喊:“宝宝来啦!”还要进行一些仪式。来年如果生了小孩要做一桌席面感谢送瓜的人。大家高兴喝酒,一醉方休。

timg (11).jpg

在中秋期间,南瓜被偷反而感到高兴。证明自己庄稼做得好,有些象征性骂几句取乐,偷瓜人听见骂声,还暗暗高兴:“越骂越发。”那一种纯朴,让人赞叹。

 旧社会,人们雕瓜灯,五花八门有,各种字体的瓜灯和字配图案的瓜灯,纯图案的瓜灯。大都有一个良好的祝愿和祈望。

 八月十五赏的灯,用不同的材质和瓜类做成。主要有南瓜,金瓜雕的龙灯,凤灯,麒麟灯,狮子灯,老虎灯,双喜灯,冬瓜雕的娃娃灯,还有绢做的宫灯。主要悬挂堂屋正中或大门两侧檐头。

图案瓜灯诸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天女散花,龙凤呈祥,龙腾虎跃。

富贵灯有:金玉满堂,荣华富贵,五福吉祥等。

长寿瓜灯有:麻姑献寿,寿福双全,人寿年韦,八仙庆寿,鹤寿延年,五福捧寿,瑶池吉庆,松鹤长春等内容及花纹图案。

十二生肖瓜灯:分别在南瓜和金瓜上雕刻有十二种生肖动物的名字和图形。

五行灯:雕刻有金,木,水,火,土字样及其所代表的物件图案。

八仙过海瓜灯:即在八个南瓜和金瓜上,分别刻有八仙的形象。也有在一个大南瓜上刻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图的,很吸引人。

读书人家最喜雕刻:鱼跳龙门,蟾宫折桂,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喜得连科。雁塔题名等。

99.jpg

最受平常百姓家欢迎的有:观音送子图,招财进宝图以及分别雕刻在二十四个瓜上的孝贤图,总的来说先辈们很重视忠孝礼智信的。这些都和卫城的传统文化教育,修养分不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取得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卫城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良好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而且对中秋节赏月,家人团聚,吃月饼的习俗代代相传,不会消失。  

中秋前夕,在外工作经商,创业人士,游子千里迢迢赶回来和家人团聚。

杜甫说:“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瓜灯爱好者对瓜灯的雕刻,中秋之夜亮瓜灯更是情有独钟。

现在,卫城的瓜灯,在选材上比过去广泛,在雕刻技术上,设计创意上日臻成熟。瓜灯爱好者们,心灵手巧,技艺精湛,精心制作,雕刻的各式瓜灯玲珑剔透,典雅可爱。每年的中秋前夕,瓜灯爱好者们在不同形状的南瓜,金瓜,冬瓜和其他可用瓜类上显示自己的功力,技巧,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具有时代色彩。

100.jpg

建国初期到文革结束这一段时间。卫城宫灯书写的和瓜灯上雕刻的内容大多为: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三面红旗万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人民服务,斗私批修,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旭日东升。那是历史最珍贵的记忆了。

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瓜灯爱好者在瓜灯上刻出自己的心声,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主要有:

改革开放好,天下太平,河清河晏,国泰民安,三阳开泰,九重春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百姓富,生态美等内容的刻字瓜灯。体现当代发展进步的图案。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然也有很多传统的吉祥用语和传统的吉祥图案。

过去,公私合营和卫城供销社都生产月饼。现在卫城百业兴旺,不乏有生产月饼的商户。他们选材优良,做工精细,味道鲜美。月饼有京式,苏式,广式,滇式,黔式,多种多样,品种齐全,琳琅满目。

稻黄桂香话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周光俊)

2019年9月12日

(责任编辑:刘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民间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