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两代,都有“毕节八大景”之说,皆来自民间文学毕节地区《毕节县卷》:即翠屏旭日、东壁朝霞、响水轰雷、丰落秋成、双峰脱颖、南山雨霁、龙潭夜月、灵峰仙境;这八景有的已消失,有的己改建,有的已旧貌换新颜。
龙潭夜月
龙潭夜月
在毕节西北面,有一个清澈如镜的龙潭(毕节人称为“母猪龙滩”),泉水冬暖夏凉。传说翠屏山下二十四座小山上有座美女山,山上住着的美女是王母娘娘派来巡视人间善恶的,每月十五的半夜,仙女都要到龙潭来洗澡。偶遇一个青年后生,两人相恋,并相约下月十五见面。谁知,此事被王母娘娘得知,将仙女打入冷宫。之后,书生的魂变成了一只鸟,等待着仙女的归来。
如今的龙潭周围,已高楼林立,侧面的山已成了公路遂道。
翠屏旭日
在毕节城南虎踞山上看美女山,就像美女仰卧,有头有脚,惟妙惟肖。站在美女山上往下看,两排耸峙的小土山,各排十二座,不但排列整齐在美女的脚下,而且两行的草木青葱景致同等。传说是王母娘娘赐给美女山的仙女照明的二十四盏灯。由于这二十四座小山一年四季宛如屏障,因景命名,叫作翠屏山。清朝时代的罗英秀才游翠屏山时,吟诵道:“美女脚下有明灯,二十四盏放光明。东起朝霞千万景,雾腾烟起罩翠屏。”但现在,这二十四座小山已经消失。
南山雨霁
毕节城南面,山势耸起宛如城垣,高矮平均,苍松翠柏,四季青翠。尤其盛夏浓荫相覆,景色迷人。
据说清代有一位官员,游至南山,时值傍晚,夕照长虹,霎时霏霏之雨陡而降,夕阳回光,景如仙境,变化万千,祥紫雾光,隐隐腾腾,乃作赋曰:海天晨雾,隐现空中之楼阁,奇哉,非真非幻,欲知新事,何必远游,识趣君子,当宜务乐,封以妙景,休酒休歌,心得道外,好养天和。
如今,南山雨霁景点的消失,是当时的人所料不到的。
双峰脱颖
毕节城东,有一座耸立在天空的双峰,这就是大文峰阁、小文峰阁,尤其从远处看,像两支笔一样,给山城增添了文采之感。追溯根源,它的来历很有意义。
毕节自明初建立以来,一百多年皆没有一个能读书成名中榜的人,许多人感到奇怪。传说,从外地来了一个阴阳先生,四顾毕节风水,惋惜地叹道:“好座毕节城,环绕五龙腾;有笔无有峰,怎出读书人?”有一个绅士听了就向他请教:“毕节城西北后有座山叫文笔山,这座山有山无峰,怎出读书人?如果在东南这两座山上造两座文峰是否可以改换一下风水。”先生说:“毕节有五龙盘护北,有二龙奇峰相对,倒天河如同两龙倾吐之水。灵峰寺塔山位镇西方太白,来势雄壮,太白星,文魁星也。从东关坡一览,林木葱葱,四时清秀形象青龙也;道台衙门的地方,从中突起为土星,将来有大用的地方。“文人们很相信风水先生的话,就在梓潼阁山峰上建造文峰阁。一座叫大文峰阁,一座叫小文峰阁。
建成后,果然毕节文人蔚起。而如今,只有小文峰阁尚存。
响水轰雷
位于毕节城东南端,距离市中心约两千米。响水滩,早有“响水轰雷”之称。传说,清朝年间,有一位好求奇景的京官带了两位随从,装扮成商人来到毕节,并住在箱子街一家客栈。夜深人静时,突听有水声如雷震,似远似近,便披衣起来一看,朗月当空,群星灿灿,他信步向“怪声”寻去,两位随从知道他好奇,就紧跟其后。
响水轰雷
三人走到响水滩时,只见对面百米高的河道上,滔滔洪水从天而降,气势磅礴,击打在岩石上的水花冲天而起,扣人心弦。京官顿时吟道:“响水轰雷景,惜哉少人闻。银河落天上,玉浪出瑶京。近视飞珠玉,远看白龙腾。”从此,便有了响水轰雷的美名。
如今,响水滩同紧靠右边的纱帽山容为一体,改名为纱帽山公园。
东壁朝霞
惠泉寺,在毕节城东关坡上,小文峰阁下,与灵峰正好是东西相对。一天,来了一个褴褛的老者,一到小文峰阁的观音庙,便提笔写道:菩萨恩惠及人民,难报涌泉慈济恩。修成宝寺千家奉,万里传名香火兴。禅林腾地势雄巍,祥风瑞气绕云回。日照山川生彩丽,东壁朝霞放光辉。
这诗中有惠泉寺名。“惠泉”这两个字的深义,是希望观世音的恩惠像涌泉一样不断的流遍大地,滋润人民。“东壁朝霞”放光辉的词句,正是旭日东升的时候,东壁朝霞便成了毕节八大景之一。
丰落秋成
毕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有个丰落村,距离市中心13公里。传说,有一位孔雀仙姑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田地里有农家忙碌的身影,田野里有信口抛歌的牧童,在阡陌道上有来来往往的行人,好一番世外桃源。她看见了一个长得眉清目秀二十来的小伙子正在田里忙活,就变成了一个村姑在田坎边坐下就哭。憨厚的小伙子把她当作妹妹,过了不久两人相恋,当他们举行婚宴时,玉皇大帝派了天兵天将,将孔雀仙姑押回天庭。
孔雀仙姑被押回天庭后,又偷偷下凡来到人间。谁知原来的村落变了样,离村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座高山,据说这座山是小伙子死后变的。她为了报达乡亲们,把这片村庄织成美景,并祝福他们,年年丰收家家快乐。从此,这里被称之为“丰乐乡”。
灵峰仙境
位于毕节城西南三板桥办事处灵峰村,距离城区4公里,山势雄峙,绿荫苍苍,游客络绎不绝,是毕节人皆知的八大景之一。
灵峰仙境
灵峰寺庙也是贵州重点佛教圣地之一。乾隆年间,峨眉山高僧燃指和尚云游四方,寻觅福山胜境。他来到毕节五里坪,蓦然看见远远一山,山雄势巍,巍然屹立,而山高不险且灵秀。他感叹道:“真乃宝山福地。”于是,他不顾路途劳累,兴冲冲赶到铜佛寺,走进山门与主持和尚交谈,表示愿化缘将庙宇修葺扩大。从此,燃指和尚就在庙里住了下来,白天打坐念经,晚上便穿袈裟进城给人看病、化缘。毕节百姓大为稀奇,纷纷捐献银两。道台首先捐银300两,其他耆土豪绅踊跃响应。两月期间,银两凑足,燃指和尚四处聘请高手巧匠,择日破土修建,又请雕塑良工塑造佛身,丹青妙手涂画神仙菩萨。庙宇的大部份基本上完工以后,栽种了四棵风景树,两棵玉兰树和两棵沙树。
◎胡安乾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