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助力侨乡山村华丽转身。新华社发
农民画画家在写生。新华社发
【热点观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艺术应当发挥其应有作用。
文艺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
日前,2022“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正式向社会公布,共有30种政经类图书、10种科技类图书、20种医卫生活类图书、20种文化类图书、20种少儿类图书入选。该活动旨在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精神力量。活动现场还揭晓了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2022“乡村阅读榜样”,其中既有致力于推广农村少儿阅读的志愿者,也有农民作家、基层干部和农家书屋管理员,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乡村阅读风尚,在广大农村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既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哺育和支撑,也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路径和抓手。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文化艺术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应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通过乡土文化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传承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建乡村文化自信。从这个角度讲,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乡村留下的印记、作品,被贴上乡土社会标签的民间文艺等都是值得挖掘和利用的文化宝藏,它们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价值应当引起重视。
二是通过文化教育、文艺滋养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能量。从这个角度讲,首先要利用农家书屋、乡村图书室、乡村活动中心、乡村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用潜移默化的力量提振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其次要利用送戏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惠民演出,送文化、“种”文化,让群众在视听享受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的洗礼。
文艺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入选其中。高丽营镇是远近闻名的戏曲之乡。在高丽营镇高丽营一村,为传承发扬民俗传统文化,专门组建了评剧队伍、“爱曲社”评剧团,每年开展戏曲专场巡演;为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组建剪纸、广场舞、模特队等多支队伍,定期组织文艺会演和“爱泥塑”“水拓画”等手工制作活动;为激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组织开展读书会、好书分享、观优秀影片等活动,这些举措有利于擦亮文明振兴“新底色”,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通过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能够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文旅融合的发展,各地在乡村建设中积极挖掘文化动能,闯出一片天地。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利用民俗表演、非遗体验、民族服饰展等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带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边的乡村,则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街区,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是,在民间文艺资源的转化中,模式化、类型化的问题也理应引起重视。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不仅不能激活文化资源,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还有可能对文化资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在吸取经验、规避问题的基础上,让乡村文化资源在既顺应发展又保持其特性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应是未来方向。正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所呈现的那样,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千年石雕托起百亿产业 民间文化繁荣乡村发展”、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民间艺术点亮乡村 民俗文化助燃红色旅游”、湖南省常宁市“版画艺术创新 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立足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片,它们依托自身富有的乡村文化资源,激活乡村发展内在动力,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双丰收。相信随着“艺术+互联网”“艺术+科技”“艺术+文创”等跨界融合的新型乡村产业兴起,更多乡村将会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最终走出一条文化致富路。
文艺“点亮”乡村新风貌
11月20日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中央歌剧院盛大启幕。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不少作品直接聚焦乡村。比如,蒋巍的《国家温度》和欧阳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娇》两部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从不同角度讲述山乡巨变故事,见证和感受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记录和反映广大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文字带领广大读者走进美丽新乡村。
近年来,广大乡村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走进乡村,自然美、艺术美尽收眼底。今年6月,正值丰收时节,河南省封丘县推出的特色艺术麦田剧场惊艳了很多观众。封丘县文艺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探索文艺与乡村的融合,艺术家与农民共同描绘出一幅劳动人民喜悦丰收的美好生活画卷,为乡村增添了“文艺范儿”。而在西安市鄠邑区石井镇蔡家坡村,借着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东风,村子里简陋的土墙被重新设计,色彩斑斓的花朵昆虫和村子里有突出贡献村民的画像一起,在村道两边成了村子的“颜值担当”,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村庄仿佛被点亮了一般,更富、更美,也更雅致。
一花一世界,一墙一风景,艺术乡建正在广大乡村掀起一股潮流。除了艺术墙绘对乡村的点缀甚至改造升级,广大文艺工作者还积极在广阔乡村开辟创作“战场”、展览空间,把更多艺术作品带到乡村,既为乡村增添生机与活力,为人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也在下乡过程中寻求新的创作灵感、化学反应。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主动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乡村火热生活,把镜头和笔触对准美丽乡村,用不同的文艺形式反映山乡巨变、乡村新貌,展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万众一心向未来的昂扬斗志,展现百姓满满的收获感和幸福感,并在此过程中催生新的社会动力。文化艺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虞华君,系中国计量大学公共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
-
无相关信息